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字成“熟悉的陌生人” 九成被调查者提笔忘字

2013年07月30日 15:20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明明很熟悉很熟悉的字……但真的不记得怎么写了,我通常是拿出手机……

  漫画/王伟宾

  记者 王冠星 张向阳 刘晓波

  互联网时代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手里拿着笔,面对白纸,半天也写不出想写的那个字。“明明很熟悉很熟悉的字……但真的不记得怎么写了,我通常是拿出手机……”新浪微博@独立文化志望笔兴叹。近日,河南日报官方微博发起讨论:“提笔忘字,你有过吗?”网友纷纷吐槽自己退化成了“键盘手”。

  近期一档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主题的栏目——《汉字英雄》火热荧屏。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光明日报社等主办的全国汉字输入大赛也相继拉开帷幕。主流媒体纷纷为传承汉字鼓与呼,人们不禁要问:汉字,你究竟怎么了?

  提笔忘字——汉字书写遇“囧”

  手写书信,曾被认为是寄托情感的最佳沟通方式,如今已很少人用。“已经很久未动笔写信了,一是字越写越难看,写出来明明没错也看着别扭;再就是提笔忘字、涂涂改改,满心欢喜提笔,却揉成一个个纸团收尾。”@april021021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

  “你在什么时候最常用笔?”采访中,多数人的回答是:去银行、邮寄物品、签合同。似乎今天需要手写的东西只剩下名字和地址了。

  随着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年青一代对科技的依赖越发严重,多数人成了“失写一族”。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因提笔忘字而出现的尴尬不少。河南日报官方微博网友@陌上青苹说:“和朋友去小饭馆吃饭,老板让我们写菜名,有些字谁都写不出来最后还是交给老板写。”@快跑的斗斗说:“听一个法院的朋友说,她有次写诉状时竟然连‘诉讼’的‘讼’都忘记了,还从事法院工作呢,真心汗颜啊!”

  三大冲击——警惕“囧”境日甚

  “现代科技助长手写惰性、外语风靡抢占汉语地位、不规范使用汉字成隐形杀手。”参与“河南省城市社会用字状况调查研究”的郑州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莉将“提笔忘字”的原因归结为这三点。

  王丽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说:“平时都是用聊天工具联系朋友,学校要求所有作业都要打印,电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事文秘工作的张波则抱怨,无纸化办公使文件从起草、修改到签章、传递,统统可以通过电脑搞定,这确实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但无形中也剥夺了人们日常书写的机会。

  学英语成为小学甚至某些幼儿园必学的课程,家长及上班族们对各类英语培训班趋之若鹜。李莉告诉记者:“五六岁的孩子汉语基础还没打好,就开始被强势灌输英语,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频繁打架,客观上削弱了使用汉字的意识。”

  “人们之所以提笔忘字,还跟他们日常对汉字字形结构认识不清有关,这就是汉字规范的问题。”李莉告诉记者,街头广告、学校布告、政府公文中普遍存在汉字不规范现象。

  在某著名出版社做多年校对工作的杨杰向记者列举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如“沉湎”写成“沉酒”,“抗震”写成“抗展”,“黄粱美梦”写成“黄梁美梦”……杨杰颇为担忧地说:“如果媒体用字不规范,街头充斥错别字,将会误导人们对汉字的正确认识,对学生的汉字观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保国认为,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全民族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遗忘和不规范使用汉字成为普遍现象,其后果必然是丧失民族文化记忆和话语权。

  对症下药——多管齐下破“囧”

  为避免提笔忘字的尴尬,补救多数人的“失写症”,我们该怎么做呢?采访中,专家、学者纷纷开出“药方”。

  “你知道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吗?”李莉介绍说,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缩写为HZC)自2007年开始推广,上海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成为首批试点,测试的内容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中5500个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及用法。《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明确了该测试适用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

  我省作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第二批试点地区仅在2008年举行了一场测试,至今未再开展。“若能恢复该测试,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将能很好地规范汉字的书写,提高正确书写意识。”李莉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文字是表意的,包含着许多中国文化的核心。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要接触手写汉字,感受汉字。”

  中国书写文化经历了两个过程:硬笔取代软笔,电脑输入代替手写。这两个过程都极大方便了汉字的应用。“在日常应用上这是必然的发展,但并不是有了钢笔,毛笔就消亡了,有了电脑就不用手写了,传统这一块可能变小了,但是它的文化价值以及应用价值还在,就需要我们喜‘新’不厌‘旧’,不能抛弃原来美好的东西。”张颐武说。

  如何做到喜“新”不厌“旧”呢?张颐武告诉记者,我们要把书写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倡导,了解汉字,感受书写的魅力和汉字一笔一画间的意蕴。“现在很多人呼吁开书法课,把书写文化恢复起来,这很有意义。另外,汉字文化的开发和普及需要更多人做出贡献,尤其是大众媒体,应该多设置传播汉字文化的节目和版面。”

  “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加强文字应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宣传和提倡,形成全社会以使用汉字为荣的风气。”王保国的观点与张颐武不谋而合。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