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东艺调查数据看观众变化:学历提高 年龄降低

2013年08月02日 15:5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东方艺术中心自2005年7月开业以来,在上海的文化大环境里,经过管理团队的努力经营社会各方的积极支持,逐渐建设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地标,国内领先的演艺基地,世界知名的艺术剧院。8年来,东方艺术中心曾进行两次观众调查,给剧院的运营提供了积极真实的参考数据。最近,东艺通过新民晚报、剧院官网和现场展开第三次观众调查,反馈的数据反映出了近年来本市观众的结构、需求、爱好、期待等动态。

  学历提高

  东方艺术中心的第一、二次观众调查分别在2004年、2008年,与这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相对比,这些年来观众的群体构成和文化消费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学历的观众从2004年的34%、2008年的44.8%,增长到了55.64%,如果把大专以上的学历计算在内,比例则达到90.28%。而对观演人群的月收入调查中,月均低于2000元的比2008年下降了16%以上,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则从5年前的13.66%上升到了20.18%;此外,收入稳定的公司职员以37.4%成为最大的职业群体。显然,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高学历人口的增长,而教育程度和收入的提高,对推动文化消费能力的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效应。

  年龄降低

  从年龄结构来看,60岁以上观众的比例与2008年基本持平,49岁以下的观众比例则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66.91%,直接降低了观众的年龄。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观众比例从2004年的13%到2008年的20.27%,再到今年的22.95%,呈稳定的上升趋势。消费能力更强的30-39岁观众的比例,则从2008年的18.34%跃升到了今年的24.18%,据分析,这个年龄段的观众事业和家庭相对比较稳定,注重用文化演艺提高生活质量,是剧院的主要观众群体。但是,20岁以下观众在这次调查中出现不增反减,不仅反映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十分沉重,也给演艺界提出了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优秀节目的要求。

  异军突起

  在观众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演出这一调查中,有71.21%的观众从17个选项里选择了交响乐,继续位居榜首,这也与东方艺术中心的“听交响,到东方”品牌战略和拥有一流音乐厅有着密切关系。但是,首次列入观众调查的室内乐以42.52%位居喜欢类型第二,有异军突起的势头,但仔细分析也并不意外,因为东艺从2007年以来每年以30多场室内乐打造“未来大师”品牌,上海音乐厅、城市剧院等也在不断注重培养室内乐听众,因此,本市的室内乐爱好人数一直在保持增长态势。从调查数据看,歌剧、芭蕾、音乐剧、话剧、声乐的喜爱程度均出现了小幅下滑,但对京剧、昆剧、越剧、沪剧、黄梅戏、评弹传统戏曲的喜爱较2008年的调查出现了平均0.4%的增幅。

  主动选择

  从调查反映的数据,还能看出观众的文化消费从“被动”转向“主动”。如在促使购票原因的提问中,74.9%的观众首选节目内容,然后为演出团体和演员、节目形式,而广告宣传从过去的居于高位退至不到10%。听过东方市民音乐会的占受调查人数的61.58%,仍为最具人气的东艺公益品牌。但是,“能接受的最高票价”却发生了有意思的变化。与2008年的调查相比,观众对票价的认可程度,以50元、100元为主的下降了17.65%;以200元、300元为主的则提高了10%,达48.47%。从对票价承受力出现“水涨船高”进行分析可看出,观众的文化消费选择逐渐与节目质量紧密结合,正是更多公益性、普及性节目受到欢迎,才能培养更多观众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观看质量更高的演出。

  环保出行

  前两次观众调查的数据中,选择乘坐地铁到东艺观看演出的观众比例,分别为58%和45.51%,而今年的这一项调查,占比则增高到了73.87%。2008年上海私家车保有量为72万辆,今年有望突破162万辆,但这次调查的统计结果中,选择驾车到东艺看演出的数据却降低了2%,为26.13%。从更多人愿意乘坐地铁可以看出,虽然城市拥堵、停车困难是限制驾车的因素,但环保出行、低碳观演,已经越来越成为市民们的共识。

  不过,也有不少观众认为,如果地铁能再延长晚间运营时间的话,将会吸引更多的市民放弃驾车去看演出。

  资深记者 杨建国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