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清代密折是皇帝刺探情报的工具

2013年08月19日 11:1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雍正六年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报查办逆书事的朱批奏折(局部)。

  奏折是清代文臣武将向皇帝报告军政要务的一种文书。这种文书经过皇帝亲自批阅以后,返回具奏人贯彻执行。经过皇帝御批的奏折叫朱批奏折。朱批奏折执行以后,要定期缴还宫中,由皇宫秘存。奏折不但内容重要,而且是价值珍贵的古文书遗存。

  ■清初臣工奏事采用公题私奏制度,由于弊端日显,于是派生出奏折

  清朝初期,文书形式沿用明朝旧制,臣工奏事,采用公题私奏制度。凡是报告钱粮兵马、命盗刑名等例行公事,一律使用题本,盖官印。凡是报告官员私事,一律使用奏本,不用印。然而这种题奏文书在运转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其严重的弊端:一是官员的私事和公事很难区分,而且题本的文字冗长,格式繁杂。如用一百个字就可以说清的事情,有的题本中竟写了几百字还没有说到正题上。二是题本、奏本处理程序繁琐,不易保密。如各地大臣的题奏本章,先要由通政使司转交内阁大学士票拟意见以后,再呈皇帝阅批。有时皇帝还不知道题奏的内情,外面已有传闻了。这样的文书办事制度,很不适应满族统治者当时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于是一种办事既速且密的新文书出现了,这便是奏折。

  奏折是由奏本逐渐发展而来的。据史料记载,清初便有奏折的使用,但现存于世的奏折原档,始于康熙朝。

  康熙皇帝亲政后,为了加强皇帝集权统治,洞悉政情民隐,令亲信满汉官员用密折奏事,直接送皇帝批阅,不要经过内阁票拟。例如,康熙四十三年正月初八日,陕西巡抚鄂海呈上的满文请安折,康熙帝在上面朱批:

  “朕体安善。以后奏折,尔亲手写来,即字不好有错亦不妨,但不可令人知道。况且在尔等折内皆朕随手草写,再无一人知道,亦无底稿。”

  雍正帝继位后,由于当时形势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大兴密奏之风,奏折制度大为推广。

  到乾隆时期,各项典章及文书制度进一步完备。奏事既迅速又机密的奏折,逐步代替了奏本。乾隆十三年便下令废除了奏本,规定奏折为政府正式的公文。以后历朝相沿,臣工奏事可以题本、奏折兼用。到了清末,为提高施政效率,光绪二十七年,又进一步废除了题本,改题为奏。

  ■对具折人的资格,历朝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君主独裁的封建社会里,能够向皇帝奏事,是一种权力和荣誉。所以对具折人的资格,历朝都有严格的规定。顺治时对于题奏者范围略加限制,规定京内各王公及部院大臣、在外督抚提镇可以题奏,其他官员不能直接向皇帝奏事。康熙时进一步扩大具折者范围,令一些亲信奴才可以密折奏事。雍正时大兴密奏之风,具折人员进一步扩大。京官自翰林、科道、郎中以上,外官自知府、道员、学政以上,武官自副将以上,旗员自参领以上,皆可密封具奏。雍正帝之所以扩大具折者的范围,是为了达到明目达聪的目的,其实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督抚为封疆大吏,向来独操地方大权,而允许藩臬用密折奏事,可以使藩臬与督抚互相制约,以便皇帝从中操纵。

  乾隆时期,国家昌盛,各项典章制度比较完备,奏事制度也进一步划一和规范。乾隆帝自诩宽严相济,他综康、雍两朝折奏的范围,加以平衡,规定京内九卿科道诸大臣,在外督抚将军提镇藩臬,旗员都统、副都统,凡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具折奏事。以后历朝相沿,成为定制。

  在奏折中官员自称有“奴才”和“臣”两种。满洲督抚提镇等官,清前期多具清字(即满文)折,折中一般自称“奴才”。道光五年规定,各省满洲督抚藩臬,除请安、谢恩折外,凡奏事折一律称“臣”。

  ■密折是皇帝刺探情报、驾驭和教诲臣工的工具

  当奏本逐渐演变为奏折后,奏折不仅奏官员一己之私事,凡是军机要事、指战方略、吏治民生等,都可具折上奏。而且事无巨细,如臣工的生辰八字、性情癖好、衣食疾病都可奏报。皇帝在折上也随心所欲,无所不批。例如,雍正帝曾在官员引见履历折上批谕:

  “王刚八字想来是好的。冯允中看过,甚不相宜,运似已过,只可平守。袁继荫亦甚不宜,恐妨寿云云。”

  密折不仅是皇帝刺探情报、驾驭臣工的手段,而且是教诲臣工的工具。雍正帝在《朱批谕旨》序文中说:“每折或手批数十言,或数百言,且有多至千言者,皆出一己之见,未敢言其必当。然而教人为善,戒人为非,示以安民察吏之方,训以正德厚生之要,晓以福善祸淫之理,勉以存诚去伪之功。”

  乾隆时期及以后各朝,奏折成为臣工奏报政务的主要文书。除军政要务随时奏报以外,每年还规定有例行奏报的事务及奏事规矩。比如,每年四月、八月奏报二麦、秋禾收成分数;每年立冬以后,须奏报得雪情况。年底封印后须汇奏事件有十多项,比如,各属有无私设班馆、私置刑具;动用钱粮工程报销未结各案,等等。

  ■清初奏折一般都是官员亲自书写

  清初的奏折,一般都是官员亲自书写。康熙四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江宁郎中曹寅折中,皇帝朱批:

  “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乾隆以后,奏折已很少由具折人亲书。一般都由幕僚根据堂官的意思起草折稿,奏折的文体要求是政论文和叙事文体。文字必须简练、准确、通顺,最忌“晦、涩、乱、复”。庆贺、谢恩奏折可用骈体文。折内长句不可超过十二字,最短句不得少于四字。堂官阅准的折稿无误,再缮正式折件,字体匀、正、方、光、秀为最好。奏折的尺寸,康雍年间长短宽窄不一,乾隆年间逐渐划一:折长23厘米,折宽10厘米。

  奏折写好后,装入封套,外包黄纸,放入折匣锁住。外用黄绸袱包裹。折匣由皇帝赐给,四个或六个不等。折匣损坏,奏请内廷更换。驿递时要注明日行四百、五百、六百里不等。督抚等奏折也可派专差或家丁亲送北京呈递。

  ■奏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保守机密

  奏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保守机密。它可以密封直接送到御前,中间不经诸多官员转手。奏折有一套严格的保密制度。首先,具折者必须严守机密,凡密折内容,不能泄露任何人,虽亲属子弟也不例外。雍正时还规定,泄露或探听密折者,以泄漏军机律治罪。奏折的递送十分严密。密折缮好后,必须锁入折匣密封上呈。折匣有的是皇帝特颁发的,有的是臣工奏请颁给的。颁发折匣时带有铜钥匙一把,封口大高丽纸一张,小黄纸二张,上有御押。具折者将密折装入折匣后上锁,用封口黄纸密封,外加黄布包裹,交兵部由驿递发出,锁匙留下。宫中存有同样的锁匙,用以开启。然后呈皇帝亲自阅批。

  ■奏折直接送皇帝批阅,军机处辅助办理奏折事务

  臣工的奏折直接送皇帝批阅。但皇帝日理万机,必须有辅助办理奏折的机构和官员,军机处便是办理奏折的主要机关。奏折的处理程序是这样的:

  在京各衙门的奏折,派笔帖式一名于寅初二刻(约上午四点钟)送至景运门九卿房外奏事处奏事官接收。外奏事官于寅正(约上午五点钟)乾清门开启后,即持折入内奏事处交奏事太监。各省驿递的奏折,送兵部捷报处,捷报处官员再送宫门呈递。内奏事处随到随接。

  奏事处接折登记后,交奏事太监呈皇帝阅览。皇帝将处理意见用朱砂红笔批于折上。凡遇“国丧”用蓝批。

  奏折经皇帝批阅后,于每日清晨寅卯二时(约上午五六点钟)发下内奏事处送交军机处。军机大臣对已有批示办法的奏折,即遵照办理。如没有被朱批,另捧入请旨。

  军机大臣承旨后,遵照规定程式,拟写谕旨。拟写明发谕旨由内阁下发,或寄信谕旨,又称“廷寄”,由军机大臣封寄。

  同时军机处值日章京,将当日所接奏折,所奉谕旨,所呈片单,详细分别记入《随手登记簿》。朱批登记全文,谕旨及折片摘叙事由。以春、夏、秋、冬各装订一册,取名《随手档》。

  此外,军机处在办理奏折时,都按照原文另抄写一份,用于备查,叫“录副奏折”。录副奏折上注明奉朱批年月日,连同未奉朱批折件及奏片并附单、册、图,每日捆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称“月折包”。

  ■现存于世的清代奏折的历史价值

  由于清朝的严密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和清以后的重视与保护,使得大批的清代奏折得以保存下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清以后奏折总数有143万多件,其中汉、满文朱批奏折有71万余件;录副奏折72万余件。在朱批奏折中,主要为汉文奏折,有63万多件。满文朱批奏折有8万多件。分别藏于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文献馆。现存的清代奏折中,最早的折子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最晚的为宣统三年(1911年),时间跨度为238年。时跨两个多世纪,有如此巨量的文献被保存下来,实为中华古代档案之冠,世界无与伦比。

  清代以前历朝皇帝批阅的文书的真迹,几乎不存在。惟有清代从康熙至宣统,共有九个皇帝朱批文书的原件被大量保存下来,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最原始、最真实、最具有历史凭证价值的第一手珍贵史料。清代的奏折是皇帝和臣工在办理政务中自然形成的,因而它反映的史事是最客观的。它不像清实录、圣训、会典等官方文献以及《清史稿》等著作,是经过作者以一定的立场、观点加工而编纂的。现存清代的奏折中,不仅有皇帝朱批的原件,而且抄有系统的副本——录副奏折。在录副月折包中,还存有大量的清单、清册、地图以及咨、照、禀、移等文书,实是我国古代文书的荟萃,是研究我国文书学、档案学的珍贵材料。清代的奏折,是当时的行政文书,具有法律和施政效力。它是我国疆土、海域、人口、民族、山川、资源等最可靠的历史凭证,特别是它对故宫、天安门、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等古代宫殿苑囿的维修和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依据作用。(秦国经 高换婷 作者分别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

  主题链接

  奏折的五种类型

  奏折按其用途可分为奏事折、履历引见折、请安折、贺折和贡折五种。举例来说,奏事折是臣工报告政务请皇帝裁定的折子。奏折写好后,要加封套,写明具折人官衔、姓名及年月日及件数。注明是否附有加片或清单。请安折,是臣工向皇帝请安问好的折子。格式比较简单,内容书写“恭请皇上圣安”,“皇太后万万安”等。折后写明具奏时间。

  奏折中的禁忌制度

  奏事中凡遇到“帝”、“后”及其祖宗的地方,一律抬写。如遇到“谕”、“旨”、“圣上”、“皇上”、“御”、“阙”、“朱批”、“恩准”、“圣鉴”、“圣心”、“天恩”、“敕书”、“朝廷”、“天语”、“上裁”等字词,要抬写二格。凡写“太上皇”、“太祖”、“太宗”、“皇太后”等须抬三格。

  折内有太上皇旨称“敕旨”;太上皇著作称“圣制”;皇上旨称“谕旨”;皇上著作称“御制”。凡“臣”字不能平头写,以表示臣卑君贵。

  另外,还有一些禁忌制度,比如折中凡“尽数”应改为“全数”;“年终”改为“年底”;凡遇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凡别省灾荒非奉旨询问,不得奏及;万寿月份不奏刑名事件;命盗案折件不可与喜庆折同发。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