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孟京辉:在戏剧圈里兴风作浪(图)

2013年08月21日 08:0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当过往的伙伴纷纷离开时,孟京辉仍在一部一部排着戏。他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我不离开戏剧。”记者 郭延冰 摄

  1988年,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生、化工学校的青年教师、狂热的戏剧爱好者、25岁的孟京辉,刚刚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那时,他的梦想是有一个自己的剧团,排自己想排的戏。“我一个中文系的学生,读过那么多哲学、文学、戏剧,到了你们戏剧行当,还不得把你们搅一搅,给你们震荡一下。”

  那些热血的青春年月,在今天看来仍带有梦幻的光环,令人心驰神往,又肃然起敬。孟京辉就是那个永远在张罗着的人,才情横溢,后边自然追随者众。

  当过往的伙伴纷纷离开时,他仍在一部一部排着戏。他对自己说,我不离开戏剧。“这是我特别骄傲的一件事。现在戏剧好了,大家都做,这无所谓。但话剧最危机的时候我在,我没离开。你知道有多少人离开了吗,有的不仅离开,还背叛了。这点是我的理想主义,对不起,我就只能干这个了”。

  一块年轻的磁铁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先锋戏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但大幕的一角已被掀起。与此同时,话剧危机的论调也不胫而走。受电影、电视冲击等影响,一部话剧可引得万人空巷的时代一去不返。保守陈旧的话剧,留不住观众,也留不住演员,大批话剧演员转战影视圈,而剧场则生意萧条,院团门可罗雀。

  戏剧学院的环境更糟。孟京辉不甘如此,他决意要在戏剧行当搅一搅、震荡一下。彼时,孟京辉的研究生生涯也刚刚开始。他像一块磁铁,将那些与他同样躁动的年轻人吸引到周围。这些人里有如今活跃在电影圈的张扬、张一白等人。

  孟京辉研究生阶段的毕业作品《等待戈多》,原计划在中戏操场的煤堆演出,校方干涉后不得不改在小礼堂进行。首演前,孟京辉带领伙伴们将礼堂的墙壁和窗户彻夜刷白,以营造“医院般的恐怖”。每晚演出结尾,胡军砸碎的玻璃窗也被孟京辉特意安上的窗纱兜住,以防碎玻璃伤人,第二天再装上新玻璃,再砸。

  另一出遭到干预的戏是蔡尚君编剧的《深夜动物园》,孟京辉想在教学楼楼顶上演出,学校不让,于是排了一半就被迫搁浅。

  中央剧院的“新鲜”东西

  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原本说留校任教的事没了着落。毕业即失业的孟京辉在中戏四处晃荡,游手好闲,生生混了一年,其间还去贵州导了个寂寂无名的电视剧,杀青后又继续打道回府。“学校也没轰我,我就在宿舍待着,骑个破自行车在戏剧学院晃悠,排个戏什么的”。

  孟京辉所说的这出戏,就是后来名噪一时的《思凡》。

  1992年底,孟京辉在策划人、舞美设计齐立的提议下,在节气“大雪”这天首演了《思凡》。这部戏的剧本是孟京辉根据昆曲剧本《思凡·双下山》和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中的两则故事拼贴改编而成。全剧除小尼姑和小和尚两位演员外,其余五位演员均以“表演人”的身份出现,承担故事的叙述和评议,同时担任其他所有角色。如今,这样的手法被许多戏剧导演所钟爱,但在当时,这是有别于传统话剧的,不折不扣的实验手法。

  因为《思凡》,孟京辉的命运也被改写。他被当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赵有亮相中,进了国家院团。

  1993年下半年,孟京辉又在剧院执导了法国剧作家让·日奈的剧本《阳台》。与先锋戏剧一路狂奔的90年代初中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个话剧市场萎靡不振的大环境,“整个1993年中央实验话剧院就《思凡》和《阳台》,1992年他们也只有一个戏”。《阳台》让话剧票价涨到了30块,而当时北京人艺的票价可能还在个位数。

  孟京辉从不承认“话剧危机”一说,他口出狂言:“危机个屁,还不是因为你们给不了观众新鲜的东西吗?”

  和戏剧恋爱的犀牛

  1993至1999年之间,孟京辉又先后导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沃伊采克》、《爱情蚂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实验戏剧。但真正让他获得大众知名度的还是那部他与编剧、妻子廖一梅合作的《恋爱的犀牛》。

  为了这部戏,夫妇俩抵押了房产,借来二十万,凑齐排戏的钱。戏开演后,意外大受欢迎,不仅在原计划20场外又加演20场,每天开演前买票的队伍从北兵马司胡同排到交道口大街上。

  就这样,“犀牛”在首轮演出就赚了钱,总票房近50万,孟京辉也一次还清了所有欠款。在那之后,“犀牛”数度重演,如今已成为孟京辉的第一保留剧目。

  在那之后,《臭虫》、《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琥珀》,再到近几年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空中花园谋杀案》、《柔软》,孟京辉的实验戏剧开始被更多观众认识和喜欢。

  2008年,他的专属剧场——蜂巢剧场也在北京东直门落成,这里从头到尾一整年都在上演着孟京辉的戏剧作品。他的最新作品《活着》在北京演出时,原本只想悄悄前来的姜文,因买不到票,而不得不“求助”于导演本人。

  曾经著名的“愤青”孟京辉,如今说话时,表情正经,不失亲切,时不时歪嘴的坏笑像极了阴谋诡计得逞的小孩,“我是一个热爱戏剧的人,为了戏剧可以抛弃或者奉献自己。戏剧给我的东西太多了,自信、友谊、金钱、尊严,我无法真正地面对我爱了这么久的一个恋人,只能折服在她面前。”

  ■ 同题问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

  25年前的1988年,我刚考上中戏研究生。那时的梦想是有一个自己的剧团,有演员,可以排自己想排的戏。现在都实现了。

  2、作为一个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如果一定要说失败,我的失败就是有时没有勇气尝试做别的事。

  3、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孩子的?有什么话是你曾经深信不疑如今不以为然?

  我曾经深信,戏剧能改变生活。后来发现,戏剧能改变我的生活,但改变不了世界。但现在我又觉得,你自己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也就改变了。

  4、是否有过放弃或不思进取的时候?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让自己继续前行?

  这个时代给了我我想要的,我没什么可埋怨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