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应县木塔最新修缮方案将上报文物局审批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21日 15:13 来源:三晋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应县木塔最新修缮方案将上报文物局审批
应县木塔

  8月上旬,一则消息在各媒体文化版刊出:今年9月,山西省文物局将把应县木塔的修缮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是目前为止应县木塔的最新修缮方案,也是自1989年以来终于能够进展到上报国家文物局这一高度的修缮方案。此前24年中,对这座绝世珍塔的修复意见,始终在5种方案间争论徘徊。

  有专家称,如果这个方案被批准,应县木塔将开始终于进入修缮的具体操作阶段。

  媒体的扎堆报道传达着外界的关注。而在山西人心中,对这座珍塔的惦念,其实从来没有停止,也不曾淡化。

  A

  历经千载,震撼当世

  尽管应县木塔的珍贵已被无数次阐述过,但一提到它,仍不能不先回顾它的珍贵。

  这座静静伫立于应县县城西北一角的巍峨木塔,以无可超越的建筑水准,历经千载而震撼当世。

  它比意大利比萨斜塔年长118岁,比法国埃菲尔铁塔早生833年。312根千年不朽的木柱托起67.13米高、7430吨重的塔身,无一钉一铁的木件榫卯架构成奇绝的斗拱飞檐。六次大地震不倒、数十回雷击不动、二百余流弹不毁、千番洪水朔风不摧。世界三大奇塔之首。中国最古老最高大最完整的纯木结构……

  如此珍贵的建筑瑰宝,隐在晋北一隅默默千年。它进入世界视野,是1933年之后的事。这一年,在美国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归国并在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的梁思成,开始了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古建考察。山西是他的考察计划目的地之一,但此前他并不知道应县木塔。

  某日他看到一位日本学者关于中国的考古报告,提到大同南50英里的应县有一座11世纪建成的木塔,这让他兴奋不已,寝食不安。当时的中国,建筑方面的历史资料基本是一片空白,而当时从北京到应县交通很不便利,梁思成在焦急中异想天开,给“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写了封信,希望照相馆主人帮助他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并把要这张照片的意图交代了一番,郑重声明会如数支付全部费用。不久,他果然得到了一张来自应县某照相馆寄来的木塔照片。

  1933年9月17日,在考察了大同古建后,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及两位同事来到了应县。见到木塔时已是当夜8点钟。“这是在盐碱地上一个贫穷的城镇,城圈里只有几百家土房子和几十棵树。但它自夸拥有中国至今仅存的木塔……这塔就像一个黑色的巨人,俯视着城市……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梁思成后来这样写道。

  梁思成一行在应县住了 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做了极为精细的考察。测量了50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他们从顶层南天门爬到塔外,攀上塔顶,四面空旷如悬,铃铛大响。塔尖有10米高,联系塔尖的是8根已不知有几百年之久的铁索。

  突然一个惊雷在头顶炸响,震得梁思成险些摔下。许多古建因雷击而焚毁,应县木塔却安然无恙。因为塔顶立一铁刹,中间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内,这正是一枚避雷针,而四周八条铁链,正是引雷的引下线。

  10年之后,梁思成写成中国第一部建筑史。这部著作中收有应县木塔的断面图、立面图及准确高度。又20年之后,曾师从梁思成的建筑学家陈明达再赴应县,全面考察木塔,撰成建筑学专著《应县木塔》,这是目前有关应县木塔的第一部、也最完整的学术专著。

  四套修缮方案均遭否定

  一座经过千年风雨的古塔,不可能没有伤痕。

  有资料显示,目前塔内存在柱身及柱头开裂、柱脚劈裂等300余处残损。山西一位年已八旬的古建专家曾痛呼:“你们该去看看木塔伤成什么样了!”从1989年起,木塔的安危开始进入高层关注视野,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了“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开始筹备木塔大修工程。先后有7位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关注它的安危与修缮。国内许多知名机构都参与了修缮研究。应县木塔维修的意向性方案主要出现了4种。

  “落架大修”:中国传统的木建筑本像积木一样,是由木构部件一个一个搭起来的,应县木塔由柱和梁用榫卯叠加在一起,是可以组装、拆卸的结构,可以拆下来修。

  “大支撑”:建造一个新的结构去支撑木塔,相当于给木塔做一个架子,用架子来帮助年代久远、支撑能力薄弱的木塔,使它不再受力。

  “抬升”:将木塔保存尚为完好的三层到五层吊起来,将损坏最严重的第二层进行“落架”维修,待第二层修好之后,再将三到五层放下来。

  “现状加固”:在不改变木塔整体结构的前提下,纠正木塔残损最严重的部位。

  此前,应县方面也曾多次聘请多位专家进行研究论证,不少专家倾向于采用“抬升”方案,原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柴泽俊就是其中一位。他认为,这种方法稳妥、透明,能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是怎样修复这个复杂的木结构楼阁的。

  而国家文物局再次邀请专家对应县木塔进行的专项讨论结果,则是反复慎重论证之后对上述4种方案的否定。“它们无法完全保证尽最大可能保留木塔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同时,也有专家认为,木塔目前的主要结构如梁、柱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状态都还良好,没有外界说的有很大的风险。

  最终的决定是“继续观察,暂时不修”。

  这时已是2006年。

  “现状修缮”方案仍遭质疑

  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始了对应县木塔的监测与测绘。在研究院方面看来,木塔整体和局部都发生了倾斜、扭转和变形,以二层明层局部倾斜程度尤甚,并且在继续发展。由于木塔周边常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因此木塔主要是塔身的一二层明显向东北方向倾斜。据此,他们提出了“现状修缮”方案,认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历史。应县木塔扭曲已是既定事实,把它重新装一次,就成了新的形态、新的样子。斜也是一种形态,代表一种历史文化,这种扭曲的状态也应该被看成是应县木塔历史状态的一部分。

  将在今年9月份呈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的方案,正是这个“现状修缮”方案,即在保持木塔现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固。

  但这个方案也被持另外观点的专家质疑,他们认为,现状修缮难以保证扭曲的木塔不再加剧扭曲,所谓保存原状,其实是保存残状。木塔不是拿某根钢丝能固定住的,现在要把倾斜度往回扭一扭,木质结构是扭不动的,否则就会有损坏。

  此外,应县木塔文物管理所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与木塔朝夕相处的他们认为,木塔扭曲变形主要是“骨病”严重,一层构件残损严重,二层面临坍塌的危险。

  在一轮又一轮的争论中,时光不止步,木塔负重依然。2012年11月,应县木塔终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修缮方案的迟迟不能拍板,或许也有对能否成功“申遗”的顾虑。因为在申遗认定标准中,“原真性”非常重要,残损建筑申遗必须出示修缮方案。如果因修缮而致缺陷,或将导致申遗遇阻。但这只是其次。正因为木塔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所以维修起来才要慎之又慎。古建筑修缮工程涉及非常专业的技术,若非院士级别的专家,寻常专家都难以对此深入评价。

  谁能负起这个责呢?在应县吧里,当地人带着无奈和心疼这样调侃:“咱的宝贝,其实是个烫手山芋,谁愿接、谁敢接、谁能接呀?!”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