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卓吾:曾为孙中山录音留声(图)

2013年08月22日 10: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1924年11月18日,孙中山先生抵沪受到热烈欢迎,后排右二为沈卓吾

1924年11月18日,孙中山先生抵沪受到热烈欢迎,后排右二为沈卓吾 供图/周丽君

  “诸君,我们大家是中国的人,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我们的文明进步,比各国都是领先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个国家正在落到这个地步,我们是中国人应该要赶快想想办法,怎么样来挽救……”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前一年留下的、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录音留声。鲜为人知的是,当年为孙中山先生演讲录音的是《中国晚报》社社长沈卓吾,他被称为“中国制作音像档案第一人”。

  ◆揭秘

  殚精竭虑谋“收音” 唱片发行海内外

  2012年秋,如皋市政协副主席刘聪泉向如皋市档案馆捐赠一批他收集和积累多年的珍贵图片、文字资料(电子版),其中就有关于如皋人沈卓吾为孙中山先生留声的一些重要内容。如皋市档案馆馆藏资料《如皋文献》第二册刊登的沈卓吾之女姚沈美德1989年4月23日发表在《世界日报(上下古今版)》的文章,在这篇为纪念其父102岁冥寿所做的文章中,详细记录了沈卓吾为孙中山先生录音的经过。

  1924年5月,孙中山正在广州白云山养病。当时,刚刚创刊不久的上海《中国晚报》组建留声部,社长沈卓吾作为追随孙中山的民主人士,为宣传革命学说、扩大报纸影响力,决定为孙中山先生演讲录音。获得对方同意后,他带着技师一路南下赶往广州。

  沈卓吾一行人抵达广州时,孙中山先生正卧病在床。沈卓吾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在广州南堤(现在沿江中路)的汽艇俱乐部临时设立了录音室。近一个月后,孙中山病情初愈,这才得以录音。当日,孙中山先生拿着事先写好的文稿,对着留声机开始演讲。

  从筹备到录音,过程十分艰难。《中国晚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四周年出版的《中山先生留声纪念集》中,刊发了于右任的回忆文章,其中写到这件事:“民国十三年夏,余在广州遇沈同志卓吾,讶其焦困特甚,询知卓吾携技师数人,欲得总理讲演制为留声机片,使国内外无由亲聆总理之音者,藉此话片如闻面命。惟时总理体恒不豫,久久不得闲。卓吾艰勤期待,曾不稍异其诚恳。后哲生同志因便得请总理乃就长堤小憩勉为讲演。”

  为了让更多民众听懂演说的内容,孙中山先生的演讲专门录制了两个版本,一段为国语(普通话)版本,一段是带檀香山口音的粤语版本。录制完毕后,沈卓吾回到上海,将孙中山的演讲制成全套三张(国语两张,粤语一张)每分78转的胶木唱片,并于当年下半年以《勉励国民》、《告诫同志》为题由大中华唱片厂向海内外发行。一年之后的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这段录音便成了存世流传的唯一声音。

  ◆档案

  日记记述为孙中山录音过程

  沈卓吾通过日记,详细记述了为孙中山先生录音时的经历。其原文如下:

  民国十三年五月四日,上午九时,自沪乘日轮静冈丸起程,风平浪静,欣治、庆三两位录带技师同行。

  五日,航行甚稳,波平如镜。

  六日,航仍平惟舟行渐南,暑热渐增,船员均改御夏服。

  七日,下午一时抵港(香港),晚十时,换乘英船赴港,船上有英兵警备。

  八日,上午六时抵广州,投宿泰安旅馆,多蚊,夜不成寐。

  九日,迁居东亚旅馆,室仅容膝,然较昨舒适多点。

  十日,孙大元帅身体不豫,颇以为虑。

  十一日,孙大元帅仍卧病,收音时日不能定。

  十二日,谣传孙大元帅病笃,愈觉焦躁不安。

  十三日,偕技师往南堤俱乐部视察,准备布置收音室。

  十四日,将所携收音机件运往南堤俱乐部。

  十五日,收音机件装置完成,是日起,作种种准备。余忽患痢,仍每日力疾赴俱乐部,天复多雨,殊觉烦闷。

  二十二日,许崇智将军就任总司令,孙市长哲生莅临俱乐部,视察收音设备,谈悉大元帅已痊可。

  二十五日,欣治君亦患病,热度高至三十九度。

  三十日,接大元帅侍从室通知,本日可以收音,下午五时,孙大元帅果由大本营乘以汽艇莅俱乐部,扈从仅二人,并无戒备。余早已率同技师,屏息以待;孙公服灰色中山装,身高五尺一寸,当将收音喇叭高度校正,并敬谨禀告收音上一切心得,当蒙首肯,旋即起立演讲,态度从容和蔼,发音高低适中,计收国语四面、粤语两面,孙公虽在病后,毫无倦容,共历四十分钟而退,仅最后略现气急而已。

  六月一日,机件装箱完毕,乘船赴港。

  二日,上午零时半抵港,移乘日船伏见丸,船行三日均平稳。

  五日,上午抵沪,此行已逾一月,大功告世,可喜也已。

  ……

  从这段日记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一生努力,“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殷殷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年沈卓吾为完成孙中山先生的录音所付出的艰辛。

  ◆现状

  世纪唱片 现存不超10套

  沈卓吾将为孙中山先生录音一事看得极重,要求每天在《中国晚报》的报头上加印一行字:“国父声音之所寄托”,并将自己开办的唱片厂命名为中山留声厂,连续十余年向海内外发行孙中山演讲唱片,客观上为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尽了很大一份力。

  据沈卓吾之女姚沈美德回忆,她于1937年春奉母命将孙中山先生留声片的铜模亲捐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49年姚沈美德迁台后一直藏有全套,因其制作年代久远,质料既陈旧,又因各方借播,担心一旦损毁,将是重大损失。1955年12月,孙中山先生九十诞辰之际,她呈准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商请中国广播公司以原片重录,交由凤鸣唱片工厂再制,一切务求存真,以广流传。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磨洗,孙中山演讲唱片完整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这套承载着伟人一生心愿的世纪唱片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收藏界人士估计,现存于世的不超过10套。除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博物馆等几家文博单位外,民间很少能见到此物。正因为如此,才更弥足珍贵,用收藏爱好者的话说,收藏世纪唱片,就是珍藏一段历史。

  沈卓吾的一生虽是短暂的,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务实的实业家和敬业的传媒人。他为孙中山录制了唯一的一段存世录音,成为中国唱片史上的“王中之王”。

  ◆内存

  沈卓吾主持编纂《总理奉安实录》

  据1995年版《如皋县志》和沈卓吾同学好友郑洪年所撰《卓吾公传》记载,沈卓吾,初名孔才,后改名犖,字卓吾。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如皋磨头乡人,被选送上海高等工业学堂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技师,因与同学谈论革命,清政府下令通缉,被迫东渡日本。在横滨他拜见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归国后他在上海英商胜家缝纫公司任职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曾帮助湖南革命首领焦达峰运送枪械。于南通、如皋与人合资创建如皋花边结网公司,1916年于上海主办《工商日报》。五四运动中,他积极参与上海报界大罢工进行声援。1920年奉令在上海创办《中国晚报》传播革命思想。后历任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上海电报局局长、武汉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司长、政府财政部印花税处长兼江苏印花税局局长、铁道部参事等职。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枢奉安南京中山陵,沈卓吾任奉安委员会办公处秘书,并主持编纂《总理奉安实录》。

  1931年11月,江北大水,哀鸿遍野,沈卓吾力主以工代赈,修复堤堰,携带赈济款从上海乘大达公司之大德轮船赴灾区查勘,不幸船毁于火,落水殒身,时年44岁。大德轮出事后,未见沈的遗体。后来家属悬重赏找寻,两个多月后,才在江滩发现。他的丧礼极为隆重,铭旌系孙中山之子孙科所书。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为沈卓吾题写悼念挽联,褒奖他“大志已随流水去,舍身都为救人来”的情怀。(江苏省如皋市档案局  周丽君 杨予琪)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