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烧钱晚会”:奢华晚会岂止靡费钱财?

2013年08月23日 13: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五部委对奢华晚会如此重拳出击,真是大快人心。

  不可否认,文艺晚会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文艺晚会过多过滥,特别是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大牌演员并竞相攀比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机关和国有企业,以财政出资或者摊派资金举办晚会,使晚会俨然成了形象工程和面子游戏,这就严重伤害了群众的利益和情感,使得本来作为文化盛事的晚会成了利欲熏心的竞逐场。这种风气当然应该严加纠正。但是坊间也有人窃窃私语:奢华晚会也给艺人们创造了挣钱致富的机会,一声令下,晚会悉数瘦身,对他们的劳动价值岂非折损?

  这些年来,有些歌手凭借着一首成名曲就可以日揽万金,在奢华晚会上风光20年,表面上似乎是艺术的经典化,其实质是艺术家在利益挟裹下的创造力萎缩,迈克尔·杰克逊,在全世界爆得那样的大名,一辈子也不断推陈出新,这背后的动力恐怕要仰仗于市场机制的无休止的推动。而我们的奢华晚会,门票销售靠赠送或者摊派,资金提供靠政府或者有求于政府的企业,这不但容易影响文化市场运作机制的健康发展,在“不差钱”的心态下,我们的某些所谓艺术家们也不思进取,吃老本,卖老药,真像赵本山喜剧讽刺的那样,一双拐棍,就可以轻轻松松卖下去。这种依附心态和侥幸心态,对艺术家坚守职业道德、提升艺术境界,百害而无一益。

  其实,除了前面说的这种“成名已久”的艺人,奢华晚会还养活了一帮来源相对多元的艺人群体。随着近些年各种选秀节目陆续抬头,一部分演员一夜成名让人钦羡,但这样发现出来的演员的生活状态并不见得从容,由于一下爆棚,又经过选秀节目的炒热,于是觉得自己的青春眼看无地安放了,似乎不上春晚绝对是国家的损失,但事实上,国家平台毕竟有限,最终也只能靠在二三线城市露脸为生。此番整治奢华晚会,也有助于这些“艺术家”明白,要有美好的明天,还是踏踏实实要靠自身的努力。

  郭德纲曾经把相声艺人分成了主流、非主流,“主流演员”就是由国家单位供养,拿着工资的演员,“非主流演员”就是在草台班子里谋生的独立演员。近些年来,唱片工业萎缩,数字音乐兴起,音乐圈部分非主流歌手不得不转向演出,凭借轰轰烈烈的音乐节露头露脸,反而更具群众影响力,其中道理,一想即明白。所以,看到五部委出台的规定,我们的主流艺术家们应该意识到,“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不断创造优异的作品,风清气正的演艺环境,必定帮助艺术家与大众需求建立良性互动,从而让自己的艺术之树常青。(吉安冰)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