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山西55年老电影院的“涅槃重生”

2013年08月25日 17: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山西55年老电影院的“涅槃重生”
195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与长风剧场工作人员合影 胡健 摄

  中新网太原8月25日电 题:一座55年老电影院的“涅槃重生”

  作者胡健

  1958年的一个夏夜,文化生活本就匮乏的太原市民在市中心地段排起长队,只为一睹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风采。那座可容纳1000多人的长风剧场座无虚席,观众久久不愿离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长风剧场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辉煌。

  长风剧场位于太原市繁华的柳巷闹市,清时为“八旗会馆”,1928年更名为“鸣盛楼”,成为名噪一时的戏园,晋剧名家筱吉仙曾在此自成班社收徒纳弟。1958年更名为长风剧场后引来的第一场大型演出,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那时梅兰芳已是64岁高龄。

  经过数次改造,长风剧场仍未摆脱复古的面容。大门南侧挂着“太原市历史建筑”的金色牌匾时刻让路人记着它已不再年轻。长风剧场总经理李文平拿着上世纪90年代的红色相册为记者讲述着那30年的辉煌。

  “自从梅兰芳演出之后,长风剧场的名气也就大了起来。那时候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电影市场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印象中最火的电影是引自印度的《流浪者》和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刘三姐》,那时一年票房能达到40多万元人民币,票价不到2毛钱。”从事电影工作33年的李文平谈起往事,仍掩饰不住自豪。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太原陆续关闭了多家剧场,电影院也随之没落。录像厅成为那个时代红极一时的火爆场所,香港电影也正在那时陆续被大陆观众所追捧。“到了19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电影业仿佛又重获生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大船沉没,电影院又进入一段低潮期。”李文平说。

  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中国大片时代开始,星级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中影、横店、新美等豪华影院陆续抢占市场,对老电影院的冲击力不言而喻。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报告上显示,万达院线已24亿元的票房高居榜首,占全国院线票房的14.77%。高压之下的电影市场,老电影院想要生存只有升级改造。

  “作为老影院,硬件设施无法和星级影院比较,但我们一直寻求在观影细节上的提升。今年我们斥资300多万元打造了一座美国杜比全景声影厅,影院前后左右及天花板上共安装73个音箱,大厅可容纳近800人,这样的规模在全国来讲不超过20家。”李文平谈话间充满自信,“我可以拍着胸脯讲,这是全山西效果最好的电影放映厅。”

  从2003年的30万元的票房,到2013年逼近1000万元的票房,这10年的变化李文平认为最有成就感的事,53岁的他对于未来仍充满希望。“老电影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一代人的文化符号,尽管前路崎岖,但我们始终相信老电影院还会继续前行,把历史延续。”(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