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文化领域跟风:个体投机造成行业质量下滑

2013年08月28日 10: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新《北京人在纽约》、新《渴望》、新《济公活佛》、新《四大名捕》、《少年四大名捕》、《少年神探狄仁杰》……上周开幕的2013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数千集新剧中,竟然混着不少“老面孔”。他们或是老剧新拍,或是续写老剧,或者根本与老剧无关,只是借“同宗”之名以壮声势。

  华影文轩影视文化打算续拍《北京人在纽约》,要写“王起明的孩子历经曲折证明自己比老子强”的故事,并“拟邀请演员姜文、王姬”加盟;原版《渴望》的“老东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计划起用李雪健、张凯丽原班人马出演新《渴望》;老革命“石光荣”也打算在“激情燃烧”十几年后复出,由石钟山编剧的《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将由华谊兄弟投拍……老熟脸重出江湖,新面孔也谋求借力上位,电视剧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青春不简单》、《青春守则》、《我们的青春1977》……都希望借同类电影之名,抢占青春市场。

  而在电影界,这种跟风的势头丝毫不减。《影视圈》杂志社社长刘海洋在微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立项公示的电影剧本中,片名里带“囧”字的竟然有24部之多。4月公示的立项的剧本梗概中,也有《房囧》、《囧人音乐》、《爱在囧途》、《青春之囧》、《这个大叔不太囧》5部“囧”剧。除了“囧”字,2012年,《逆战》、《寒战》表现抢眼,也催生了“战”字流行,《骇战》、《毒战》、《激战》都想在2013年一战成名。此外,动画片都叫“总动员”,爱情片举目“××爱情”加地名,恐怖片不是“午夜”就是“惊魂”,原本不相干的电影,被相似的片名连宗同源,成则“鸡犬升天”,败则“株连九族”。

  标题跟风不只在影视行业屡见不鲜,在图书出版方面更是颇有市场。譬如,《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出版后,标题中含有“那些事儿”的文章此起彼伏;《货币战争》成名之后,《粮食战争》、《新粮食战争》、《金融战争》蜂拥而上;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问世后,有人做过统计,市场上至少出现了76种跟风书。

  出现在文化领域中的跟风,虽然不涉及版权问题,但他们与盗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盗用了知名品牌的成就。他们之所以让人诟病,也是因为他们的工夫不是下在作品上,而是专门在标题、梗概等外在形式上借力跟风。除了制造噱头、误导受众外,既无创新之举,也无理论上的新意,却因为跟风及时占尽便宜。打个比方说,一部新制作的文化作品,推出前后宣传活动就需两个多月,前期还要进行大量市场调研,制定一整套营销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对于跟风者而言,“先驱们”已经趟平了道路,自己亦步亦趋,既保险、又赚钱,何乐不为?不过,个体的投机取巧造成的结果却是整个行业的质量下滑,这一点已经通过近年来图书码洋库存的递增、电视剧产量与销量的倒挂逐步显现。

  图书、电影、电视剧都是人类梦想和创意的载体,它们的生命力一直源自无数从业者对创作的探索。在商业一统天下的今天,原创仍然是推动这些产业继续前进的原动力。所以与其在片名上盲目跟风,不如在内容上多下点儿真工夫。

  所谓名正才能言顺。文/本报记者 祖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