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铁凝:中国向国际文坛打开自己 不必操之过急

2013年09月06日 10: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在2013中德论坛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接受了本报专访。她表示:“在全球化的时代,坐在一起其实是容易的,但认识和理解世界依然非常不同,这并不容易,这本身就体现着文学的使命和作家的责任。”

  铁凝称,对中国作家而言,德国作家是“熟悉的陌生人”。不管有没有被译介,他们也不会让中国作家觉得全然陌生,因为,大家熟悉他身后深远的背景。“这背景里,有歌德、海涅、荷尔德林等人美妙的歌唱,无论他们歌唱的是健壮、朴素和永恒的感情,还是现代人的复杂灵魂;这背景里,有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人激越的辩论和深沉的思考,他们为人类开辟了通向觉醒和解放的思想道路。这些都构成了勃兰兑斯所说的‘德国作家身上使他成其为德国人的那种要素’。”

  谈及全球化时代里文学的使命和作家的责任,铁凝称,“当一个人能够被称为作家的时候,当他准备把作品公之于众,而不是只写给自己的时候,他的情感,他的故事,他的梦,他对人类和世界的窥测和探究里,已经有了责任的成分。这责任有点恼人地不在乎他是否认可,它与生俱来,或隐或现地伴随着他的创造过程和写作生涯。”在这个意义上,她更愿意把“责任”当成动词,而不是名词。“责任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勇气不断重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不断发现生命中那些独属于文学的气象;必须有勇气反省自我以获得灵魂的提升;必须有勇气寻找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即使这形式对一般读者而言一开始不那么舒适。”

  在铁凝看来,所有文化交流的形式中,阅读对方的作品,是最深刻的交流。如今,中国和德国之间已有互译计划。铁凝对本刊记者透露,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和法国方面达成协议,拟推中法互译计划。

  “中国向国际文坛打开自己,是必经之路,但我们也不必操之过急。”铁凝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世界上获得一个有影响力的位置,不可能靠一两次努力就能获得。这是需要韧性、需要耐力的。”(本报记者朱玲)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