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鲤庭拍"大跃进"片子曾一边吃药一边说戏(图)

2013年09月10日 14:39 来源:渤海早报 参与互动(0)

  陈鲤庭与郭沫若

  既能写又能导 在话剧界电影界都留下令人震撼的作品

  中国话剧和电影领域的泰斗级导演陈鲤庭8月27日晚于上海逝世,终年103岁。

  陈鲤庭这个名字在年轻一代电影人中熟知度不高,但在长一辈对中国电影发展比较了解的人眼中,他无疑是一个先锋和恩师。半生话剧半生电影,既能写又能导,陈鲤庭在话剧界和电影界都留下了令人震撼的作品。

  《放下你的鞭子》

  鼓舞亿万中国人

  陈鲤庭1910年10月20日出生于上海。1947年与陈鲤庭结识并出演了陈导演的《幸福狂想曲》的黄宗英曾回忆,“鲤庭从小很苦,是被捡来的弃婴,更不幸的是,他4岁养父丧,7岁养母丧,临终托孤给小叔。12岁时,叔父送他去江阴县一所寄宿学校住读。该校办学思想新,提倡学生自治,同学们办起模拟式的‘新村’,品学兼优的陈鲤庭被选为村长……1924年,陈考进上海澄衷中学,还是住校生。住校课余时间多,他就沉醉于小说戏剧的阅读和观摩中。”

  在上海大夏大学学习期间,陈鲤庭就展露出了导演才能。他参加了“大夏剧社”,并导演根据爱尔兰作家格雷高利夫人的剧本《月亮上升》翻译改编的舞台剧《三江好》。

  毕业后在南汇大团镇小学任教期间,陈鲤庭被远远超过个人不幸程度的社会性苦难深深刺激,于1931年夏天探索着写出了短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

  《放下你的鞭子》是陈鲤庭的戏剧处女作。他从译自美国共产党员作家M.果尔德的作品集中看到用希腊古典悲剧形式写的诗体剧作,有种特别新颖的形式:在观众中设合唱队,与台上的演员对答唱和。由此得到启发,他也为《放下你的鞭子》提供了一个开放式表演模式。主要角色只有两个:街头卖艺的十七八岁姑娘香姐和五六十岁的卖艺老汉,配角也有两个:打抱不平的20岁左右青年和领喊口号的群众,其他就是一群卖艺的难民。时间是下午5时以后,地点为郊外广场或舞台。

  剧情很简单。由于忍饥挨饿、愁苦疲乏,香姐唱不动了,急得老汉挥鞭抽她,一记又一记,越抽越狠。这时候一个青年跳出来打抱不平,猛喝一声:“放下你的鞭子!”他掐住老汉的喉咙,把他推倒在木箱上,观众这时候则同声叫好。等问明情由才知道,老汉竟是姑娘的爸爸。因家乡连年遭灾,百姓活不下去,只能离乡背井靠卖艺糊口。老汉声泪俱下,姑娘恳求观众原谅,她爸爸挥鞭只是为饥饿所迫而一时冲动。老汉后悔、伤心,与女儿抱头痛哭,怨老天不公穷人命苦。于是,热血青年的话掷地有声:该抱怨的不是天而是人,他慷慨激昂地要老汉把鞭子指向那些迫使他们受穷流亡的罪魁祸首。全场顿时沸腾……

  《放下你的鞭子》最早在水乡南汇惠南镇的“十字街头”演出,可说是开了“实景剧”的先河,“舞台”就在观众当中,看上去就像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后来这个短剧又根据需要把主题改成抗日,在整个抗战期间几乎没有停止过演出。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一样,《放下你的鞭子》鼓舞了亿万中国人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

  导演话剧《屈原》

  成一生的骄傲

  等到陈鲤庭成为话剧导演之后,更是对每台话剧有新的追求,注意调动一切手段来完成作为整体的剧场艺术。如《结婚进行曲》,他运用红蓝色脚光的强烈对比和变化,造成强大的控诉力量;《复活》,他运用壁灯的明暗闪烁和交替出现的不同音乐,烘托出主角巨大的内心冲突。

  1941年秋天,陈鲤庭把果戈理讽刺沙俄官僚的喜剧《钦差大臣》搬上了重庆的中央大戏院舞台,借以嘲讽腐败的当局。这台戏的布景简约到只有一些局部的景片,大胆地省略了墙壁、门窗的上部和两侧室门以外的繁琐结构,让周围的空间彻底暴露在观众眼中,无情地斩断了与传统写实主义布景的联系。陈鲤庭认为,既然这是喜剧,就不能让演员和观众完全陷入剧情,而要使他们与戏保持一定的距离,介于投入和跳出之间,就要采用适度夸张的“形式演技”,其实就是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而执导郭沫若编写的大型话剧《屈原》的成功,更是陈鲤庭一生的骄傲。为了突出这台戏的核心“雷电颂”,他想出一个尚无先例的绝招——拆除台前几排座位,安排一个相当庞大的交响乐队,请人作词作曲,由金律声现场指挥,以气势磅礴的音乐烘托屈原吟诵的“雷电颂”。

  1942年,5幕话剧剧作《屈原》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这出话剧在之后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舞台艺术的高峰,集结了著名演员金山、白杨、顾而已、张瑞芳等。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剧集剧坛之精英,经多日筹备,惨淡经营,堪称绝唱。”

  个人简介

  陈鲤庭出生在上海,年轻时创作的抗日独幕剧《放下你的鞭子》在当时广为流传。上世纪40年代导演的《屈原》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同年出版了中国电影第一部理论著作《电影轨范》。1946年后任中央电影二厂、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导演,编导《丽人行》、《幸福狂想曲》、《遥远的爱》等电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导演影片《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等。今年六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特别放映了修复版的《丽人行》。

  一边吃药一边说戏

  实践之余重理论研究

  1947年以后,陈鲤庭主要从事电影工作,《遥远的爱》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影片当年放映后,引起评论界极大的重视。它手法清新,构思奇特,塑造了两个形象鲜明、截然不同的人物,富有时代的气息。此后的《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细腻清丽的艺术风格贯穿始终。新中国建立后,他又导演了《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等影片,并推动筹拍《李时珍》等。

  “当时陈鲤庭身体不好,因为肺动过手术,但是还是非常起劲,1958年的时候要拍‘大跃进’的片子,他一个人管5个摄制组,一边吃药一边说戏。他是一个实干艺术家,他总说,做电影做电影,电影是做出来的。”著名剪接师蓝为洁透露。

  实践之外,注重理论研究的陈鲤庭曾在上海《晨报》、《民报》撰写戏剧、电影评论文章,并翻译介绍苏联的电影理论,如普多夫金的《电影演员论》、伊埃也托夫的《苏联电影艺术史》等。1934年初,陈鲤庭任《民报》副刊“影坛”的特约撰稿人。在为社会风云指引方向、助威呐喊的同时,他也在为一套专属于电影行业的规范做着铺垫。

  1941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陈鲤庭编著的《电影轨范》问世,这是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电影美学和表现技巧的书。以英国R.史波提斯乌德的《电影文法》等为蓝本,并根据个人见解,在理论阐述和实例印证方面做了大量补充。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难以忘怀的一笔,曾引领一代人大开眼界。

  “他自己也写了很多既是评论又是很有深度的理论研究的文章。对于外国的东西除了拿来以外,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在1930年代已经提到电影不光是蒙太奇,(连续的构成技巧)也就是后来的长镜头,也是电影语言之一。他要比巴赞早很多,当然他也没有很详细地阐述,大家知道那时候苏联电影是以蒙太奇为唯一标准。他对斯坦尼的东西提出了民族化。这个在很早的时候是非常难得的。”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导演武珍年介绍。

  在陈鲤庭担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时,尽管他依然着迷于创作,但在电影管理方面不乏真知灼见。他一贯主张并坚持实行“导演中心”,在“海燕”、“江南”、“天马”三足鼎立之前,就站在管理者的高度思考了一系列问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导演应该是影片生产的中心环节》,刊登在1956年11月23日的《文汇报》上。认为在对旧电影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国产故事片量少质差的主要症结在于经营不善,影片生产的组织和制度等方面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点。这些观点,放在今天,仍是真理。

  晚年归于淡泊

  喜读书与笔谈

  晚年,陈鲤庭归于淡泊,“陈鲤庭的生活很有规律,一日三餐、保健、看电视、看书都有固定的时间。对于各种各样的奖项他都不要,‘我现在已不拍电影,有什么贡献?’请求采访的电话经常响起,都被他一一回绝,‘算了吧,没什么意思,这些事情已经太遥远了’。”《陈鲤庭传》的作者夏瑜这么描述。

  《遥远的爱》是秦怡主演的第一部电影。不久前,秦怡去看望陈鲤庭时问他,“您现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但精神很好,秘诀是什么呀?”陈鲤庭说:“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书,在书里,我的世界很大……”蓝为洁对陈鲤庭的好学亦印象深刻,“退休后陈鲤庭也不甘寂寞,非常关心国家的经济形势动向,还买了不少经济学的书来看,任何时候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据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回忆,陈鲤庭时至晚年,依然情系中国电影的发展,每每有后辈登门拜访,听力渐弱的老人总是坚持用纸笔与客人对话,问一问“上影又有哪些新片问世”。

  陈鲤庭的夫人毛吟芬原是他的场记,两人在“大跃进”时结婚。1998年9月18日,毛吟芬去世。两人育有一个女儿。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