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沙溪明代康帅府内藏八宝图(图)

2013年09月11日 10:3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六圣宫。记者邱伟荣 摄

康帅府墙上灰塑。

康帅府的侧面。记者邱伟荣 摄

  民间为中原名将建庙祭祀祈福庙内横梁上刻有八位神仙代表宝物

  广州西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康王路,不少广州人对“康王”这个名字摸不着头脑,“康王”到底是何许人也?流传最广的就是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他从未到过广州,却在广州留下了许多传说,成为一方神灵,历代建有“康公庙”“康王祠”“康帅府”等,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就曾经存在于今康王路上,可惜现已消失。

  而在海珠区凤阳街五凤乡沙溪村内,有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康帅府”,这座康帅府一路三进前亭后殿,雕梁画栋考究精美,是典型的广州乡间神庙。

  广州建筑是岭南地区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广州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某种意义上广州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然而,并非建造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就是岭南建筑,在建筑学界,岭南建筑是一个特殊名词——凡有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物才被称为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是全国主要建筑流派之一。建筑学专家认为,岭南建筑既体现适应岭南地理气候“湿、热、风、雨”的特点,也反映了岭南地区自古代起即为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交流融合地区的这一地域特征。

  按时期划分,岭南建筑可分为岭南古建筑(如广州陈家祠)、岭南近代建筑【(如广州市府合署(现市府大楼)】、岭南现代建筑(亦叫岭南新建筑,如广州白天鹅宾馆)。

  岭南古建筑是指采用岭南的传统建筑材料,按照岭南传统营造法和工艺建造的建筑。禅城祖庙、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被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存的岭南古建筑大部分是清代的建筑,少部分为明代所建,元代以及之前的更少。然而保存下来的元、明时代建筑,亦由于经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多次修缮,而更多反映了清末民初的建筑特点。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岭南传统建筑主要是指岭南近代建筑。

  从本期开始,本报每逢周三的“发掘广州历史建筑及文物”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在发掘历史建筑和文物的同时,梳理与其相关的建筑史、人物史和风俗史。跟随本报记者的脚步、笔触和镜头,你会发现,广州的老城老房、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有故事,都有味道。我们的探寻将从岭南古建筑开始,今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庙。

  本版采写/记者莫冠婷、廖靖文、林亦旻(除署名外)

  沙溪村位于繁华的五凤布市商圈,村内密布出租屋,在繁华的金紫里大街中央,两座古朴的庙宇却彰显着沙溪的历史和不凡。居于左侧规模较大的就是康帅府,采取前亭后殿的形制,一路三进,坐东朝西,总进深14米,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其四周都是巷陌, 整座庙宇给人很强的亲切感,而非高高在上的压迫感。

  沙溪康帅府藏身深巷中

  李老伯是沙溪本地人,他说虽然目前康帅府内没有具体的建筑年代记录,但村中历代相传在沙溪村建村后不久,就立有康帅府,可以追溯至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每逢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和大小节日,村民都会来拜祭康公祈福。”

  康帅府第一进为四角拜庭,由四条花岗岩石柱支撑,亭中有灰塑醒狮博古、四狮饰花等纹饰,亭顶则为绿色的琉璃瓦当、滴水。第二进紧挨着拜亭,成勾连搭之势,屋顶有卷花纹灰塑垂脊,两侧开敞没有墙,石雕龙纹柱十分精美。第三进就是康帅府的正殿,正中的石门刻着“康帅府”三字,石门两则刻着“地势龙蟠郁葱气象,文占虎变赫濯声云”的对联。

  李伯指着正殿横梁上生动的雕刻介绍说,这叫八宝图,相传是八位神仙手中的代表宝物,更难得的是历经岁月保存完好。而在外面的山墙上,同样有精美的灰塑,清晰可见 “五凤陈合利造”、“番禺大石杜玉成”等字样,据推断是当时建造者的名字。

  李老伯说,沙溪村在每年康公诞都会举办庆祝活动,“以前康公诞会搭棚唱戏,舞狮采青,为了避讳吃鸭肉鸭蛋,干脆一起吃斋宴,更有村民会提前在七月初一便抢着在康帅府前‘打照’,即在庙前打地铺过夜,吸收康公的灵气祈求一年平安。”现在虽然庆祝规模没有那么大,但康公诞当天仍然会摆斋宴,村民会来康帅府上香拜祭,一些港澳宗亲也会专程回乡祭康公。

  名将“落户”珠三角守卫一方

  记者查阅典籍发现,广州海珠区、番禺区和佛山市以及澳门等地,都保存康公庙、康帅府、康真君庙等祭拜康公的庙宇,究竟村民心中神圣的康公是何方神圣?我国著名民俗专家,中山大学博导叶春生告诉记者,关于康公的身份,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最大的说法是认为康公即康保裔。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康保裔并非广州人,甚至从未在广州留下足迹,他的忠义却让广州人永远纪念。据记载,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出身将门,精于骑射,战功显赫。宋真宗时期,辽兵入侵中原,年过花甲的康保裔一腔热血奋勇出征,与辽兵交战于石岭关时,更是所向披靡,大振军威。

  最终再一次激战中,康保裔为国捐躯。他的事迹很快就在老百姓中传开了,并不断将其神化,逐渐就成了“康公”、“康王”。

  中原的“康公”又是怎样到了广州的呢?原来从北宋开始,人口不断南迁,中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把关帝、康公这些带有中原色彩的神灵人物引入南方。随着时间推移,供奉康公反而成为岭南沿海地区民间传承的风俗。

  旧时六圣宫 今日大排档

  在广州众多乡间神庙中,位于中山大学西侧新凤凰直街内的“六圣宫”可谓十分独特的一座建筑。六圣宫是清代建筑,三间两进,建筑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大门门额石刻显示重修于嘉庆壬申年(1812年)。村中老人黄伯说,六圣宫宫内原本供奉6尊神像,分别有文昌帝君、南海广利洪圣大王、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天后娘娘及六祖真人,因此得名“六圣”,在广州可算独一无二。

  “文革”中六圣宫内的神像悉数被毁,三间两进的建筑曾经做过厂房仓库,现在归联星经济联社新港合作社所有,十多年前开始就出租给私人开大排档。记者昨日看到,除了餐饮大排档,六圣宫内还架设了多张桌球台、麻将台对外营业,环境脏乱,装修隔板遮挡了天花,难以见其真貌。新港街文化站王站长介绍,街道对于六圣宫的保护十分重视,多次与业主新港经济社协商,希望做好保护工作,但是新港经济社负责人长期以来比较回避这个问题。

  原为关帝庙 现成大仓库

  这里曾是一座两进式的关帝庙,后来在上世纪20年代变成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而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仓库,建筑也被改建,只能从楼顶的瓦片依稀寻到昔日的痕迹。

  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200号,门牌处越秀南路小学几个大字已经褪去颜色,依稀可辨。走进门楼,踏在沙石地面,右侧可见一栋宽约30米的建筑,水泥墙、铁皮的屋檐,粗略一看还以为是一个现代建筑。然而在屋顶处,还能看到布满树叶的瓦片。据长期关注广州老建筑保护的市民杨先生介绍,大约在10年前,里面仓库的工人已经不知这里原来是座关帝庙,只能从屋顶的瓦片,认出庙宇原来的样子。

  根据资料记载,这里原是一座两进的关帝庙,坐东向西,面积约1500平方米。庙门和第一进在建国前已拆建为3层楼房,目前只留第一进大殿。建筑物是砖木结构,金字架瓦顶,前檐靠两根花岗石方柱和两根坤甸木圆柱支撑,高7.5米,面积110平方米。当年,大殿有4间用木板隔成的房子,中间是厅堂,放置学生用的书桌。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广州初期,黄埔军校开学前,曾在此借用过一个房间工作过一段时间。广东妇女解放协会1925年3月成立时,也以此为会址。省港罢工期间,香港学生联合会即设于此。

  据《东山名胜古迹》介绍,这里曾是国民党平民教育会的旧址。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为了唤醒更多的民众参加革命,国民党成立了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平教会”,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干部。

  七月初七康公诞

  民间不吃鸭肉鸭蛋

  为了使康公这位来自中原的名人更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民间还产生了不少关于他的传说,流传最广泛的,就是关于康公被困时,有一群鸭踩乱脚印,蒙蔽敌人逃过劫难的故事。

  民间传说,当年康公被敌兵追赶,南下广东,眼看即将被追上,就躲进一间庙中。只见内里墙上有匹活生生的马,康公不管三七二十一匆匆骑了上去。谁知这匹马却有神气,跑出庙门,一溜烟把追兵甩得老远,很快淌过了河,来到一片水田旁边。

  眼看敌兵远远落在后边,康公这才松了口气,醒过神来,竟发现自己骑着的是匹土马,瞬间便溶塌到田里去了。此时追兵渐近,康公不容多想就往水田深处奔跑,上到水田对面坡上,他转过头来,只见田里留下一长串的脚印,心里暗暗叫苦。这时,忽然冒出来一群鸭子,悠悠然从这片水田走过,把康公的脚印踩乱了,敌兵追到这里,就完全找不到线索,康公于是顺利脱险。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为了答谢救了康公的鸭子,老百姓在七月初七康公诞辰这天,都不会吃鸭肉或鸭蛋,这个习俗在珠三角很多地方仍保存下来。

  广州民间信奉多神

  各种宗教建筑并存

  古庙是岭南古建筑的其中一类重要建筑,和本地人民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是重要的精神家园。在广州,既可看见光孝寺、海幢寺、三元宫、仁威庙等大型庙宇;同时,在城市街巷、乡村阡陌还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地方神古庙,如康王路上曾有康王庙,金花街一带曾经存在过的金花庙、斗姥宫等。城市里的民间宗教古庙多数已遭拆除,剩下的多数被纳入文保单位;散布在农村地区的民间宗教庙宇虽然有部分在“破四旧”时遭到破坏,但后来多数得到恢复,祭祀崇拜功能仍然保留。

  佛教和道教属于中国传统主流宗教,但两者发展路径不同。佛教由于得到朝廷的信任,因而在城市中占据有利位置,如佛寺建在城市中心或重要位置。相比之下,道教建筑则处于城市边缘,如三元宫在越秀山脚、仁威庙在泮塘农村地带、纯阳观在河南(今海珠区)山岗。至于五仙观和城隍庙,则是得到官方背景支持,因此地处城市中心。至于民间崇拜的地方神,数量较多,则分散在城市街巷以及广泛分布在城郊乡村地区。

  广州依山傍水,古代居民认为水神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幸运,因此,为了得到神灵庇护、祈福消灾而信奉水神,在村落周围、船舶停泊的岸边,建有水神寺庙。如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崇拜南海神;清代以前祭祀南海神的寺庙还有南海西庙,遗址在今文昌路一带。又如,天后娘娘(妈祖)则是历代渔民、海员、商人共同信奉的神祇,而三元宫与水官崇拜有关。专门供奉道教玄武帝君的仁威庙与玄武北帝(水神)崇拜有关。

  广州人的信仰是多神崇拜,“拜完三元宫,再拜光孝寺”。除了上面提到的水神崇拜,广州人为求生仔会去金花庙,为考状元就去文昌庙,为消灾解厄拜斗姥,为驱鬼求雨拜康王等等。

  从建筑形制上看,佛教建筑一般规模较大,多采用殿堂式建筑,屋顶用歇山顶或重檐山顶,铺设黄色琉璃瓦,象征高级别的礼制。道教建筑一般为厅堂式建筑,无斗拱,一般铺设绿色琉璃瓦,民间性较强,和陈家祠建筑风格类似。至于民间庙宇,如天后宫、北帝庙,建筑形制通常为人字山墙的厅堂式建筑,个别也会采用歇山顶。

  点评专家:邓其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国华教授(广州大学建筑系教授、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