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桐华:唯美越剧很适合展现《步步惊心》故事(图)

2013年09月12日 16:30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桐华:唯美越剧很适合展现《步步惊心》故事(图)

  《步步惊心》的走红,于桐华而言是一个意外。从小说到电视剧,到话剧,再到如今的越剧,这部洋洋洒洒百万字的小说幻化出了多种艺术形式,摇曳生姿地展现在“步步迷”们的面前,若曦、四爷、八爷,在每个人心中也都有各自不可侵犯的完美形象。所以,《步步惊心》任何一种形式的亮相都面临着原作者和粉丝们的考验。即将于10月5日在艺海剧院亮相的穿·越剧《步步惊心》,由桐华授权改编。虽然尚未目睹越剧版的芳容,但桐华表示:“越剧的唯美浪漫很适合展现《步步惊心》这样的爱情故事。至于我这样的‘门外汉’,只要负责静心欣赏就好。”

  《步步惊心》

  “自娱自乐”的意外收获

  最初,《步步惊心》只是桐华“自娱自乐”的“业余生活”,在网上连载,渐渐受到一些读者的追捧与喜爱。“它的走红完全在我意料之外,”桐华说,“我写时只是自我娱乐,完全没想到它最后竟然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可与喜爱,然后,又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寻获了更多的粉丝。”

  在如今大行其道的穿越小说、穿越影视剧中,《步步惊心》恐怕是古典味最浓的一部。与《宫》、《绾青丝》、《梦回大清》等穿越小说、电视剧相比,《步步惊心》中的若曦更多几分古人的稳重与端庄,她对清代康熙年间生活的极度适应也使得《步步惊心》的“穿越味”淡了几分。对此,桐华表示,没有所谓真正意义上“正宗的穿越”,因为“通俗故事没有正宗不正宗,只有好看不好看,读者认可不认可”。

  至于“穿越”二字,桐华的解释是“一种演绎故事的手段”。“我对穿越二字没有敏感度。”她说,“这种演绎故事的手段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好莱坞在1980年就拍摄了《时光倒流70年》,男主人公在影片中大玩穿越。日本漫画里有《尼罗河的女儿》,也玩起了穿越。”所以,于桐华而言,“只要故事需要用这种手段来讲述,我就用;不适合的话,就不用。”

  能把小说写得如此古典唯美的桐华曾学金融出身,如今也已成立了工作室,且策划电视剧,这样的“本事”可不小。对此,桐华觉得讲故事就像是自己的本能:“我就是想要去讲故事,我自己也并不知道所讲述的故事是好是坏,只是尽力想把自己心里所想的故事讲出来。”

  唯美越剧

  “门外汉”静心欣赏就好

  从小说到电视剧,诸多“步步迷”围绕在两位男主人公——四爷和八爷身边,甚至分成了“四爷党”和“八爷党”。问起“步步迷”们的“教主”——桐大,究竟是哪个党,桐华自称是“博爱党”,因为“每个人物都有他们的悲苦喜乐,我都能理解,也都喜欢”。不过,非要“桐大”选一个的话,她表示会选择做“十四党”,因为“比较喜欢他的人生态度,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失意,也能淡然地活下去”。

  无论是喜欢四爷、八爷,还是十四爷、若曦,《步步惊心》的受众群相对而言年龄偏小,而传统剧种越剧却在多年的文化浸淫中,培养累计了大量中年甚至老年粉丝。此次越剧版《步步惊心》的上演,会不会令原作者桐华担心受众年龄层偏老呢?又会不会担心年轻的“步步迷”能否接受喜爱的经典之作变成了越剧呢?

  对此,桐华说其实她从来没觉得越剧的受众年龄层偏老,而且她身边就有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喜欢越剧。她说:“只不过相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戏剧艺术爱好者的圈子比较小,但这是所有戏剧艺术都要面对的现实,比如听歌剧的肯定比听流行歌的人少。”她并不担心粉丝们接受不了越剧,反之,桐华倒是担心“原本那些铁打的越剧观众能否接受用越剧这一戏剧瑰宝来展现一个通俗的现代故事”。

  小说、电视剧的巨大成功对越剧版的创作而言,具有一定的压力,同时,舞台上更有话剧版珠玉在前,令越剧不敢小觑。对于越剧的展现,桐华表示了她的支持与信任:“《步步惊心》用了穿越的现代手法讲述了一个古代的故事,整个故事的中心就是爱情,而越剧的唯美浪漫很适合去展现这样一个爱情悲剧故事。我也很期待这种艺术形式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演绎。”

  从上百万字的小说,到3小时的演出,删减、改编自是难免。桐华也认可适度的改编:“小说和戏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根本不能作对比。《步步惊心》的核心虽说是爱情,但同时涉及了兄弟情、姐妹情、朋友情、父子情,所以人物的纠结程度其实很深。到了只有3小时左右的越剧舞台上,删减、改编是必须的,只侧重了爱情,而且爱情的浓度绝对不比小说弱。”至于对越剧版的改编、排演有何要求,身为越剧爱好者的桐华谦称自己可是个“门外汉”:“在这个美丽的民族戏曲艺术面前,我这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所能做的,只有静下心去好好欣赏。”

  新报记者 朱 渊 文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