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匈奴故都”统万城发掘大型建筑基址 史上罕见

2013年09月16日 08:0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匈奴故都”统万城内一座巨大夯土楼阁式建筑的基址内发掘出的回廊式建筑。

  ▲统万城内巨大夯土楼阁式建筑的基址内发掘出的瓦构件。

  ▲统万城内巨大夯土楼阁式建筑的基址内发掘出的小型石猴等建筑构件。

  综合新华社消息 经过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与清理,考古工作者如今在陕西省靖边县的“匈奴故都”统万城遗址内意外发掘出一个规模巨大的建筑基址,其四面斜坡土木结构形式表明其应当是高大的楼阁式建筑,其巨大规模为统万城目前单体建筑考古所仅见。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说,现在我们发掘的这个夯土基址的长宽有三四十米,而且一个探沟解剖了一下这个建筑基址,发现夯土直接压在唐代地层上。从这一点来说,这个建筑的建造年代应该在唐末五代时期,由此可以推论出统万城的东城建立的年代应在唐末五代时期。

  邢福来说,唐末时期在统万城一带,是拓跋思恭的靖难军管理的地区,而且统万城是靖难军的置所——夏州所在地,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重要建筑,应该和拓跋思恭有关系。这样就基本上解决了赫连勃勃建立的统万城,应该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西城和外廓城的一部分。

  据了解,拓跋思恭在唐末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唐朝封为靖难军,置所就在夏州即如今的统万城,管理的范围包括现在陕北的靖边、定边,横山、米脂还有甘肃、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

  邢福来说:“唐朝中央政府还赐姓拓跋思恭为李姓,改名为李思恭,而且靖难军节度使是世袭的,它的后代就到了李元昊的西夏。我们现在称之为西夏的这个国家为什么称为西夏,就是因为和他们的祖先在东边的夏州(即统万城)一带活动有关。”

  链接

  北方古城防御史上十分罕见

  考古学家首次成功“解剖”城墙马面

  据新华社西安9月13日电(记者 冯国 都红刚)“匈奴故都”统万城的巍峨城墙已为世人所知,然而与其连为一体的马面长期以来却鲜有研究。如今,考古专家经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终于首次成功“解剖”出来几座马面,发现伸出城墙之外略显孤傲的马面中有的高达到12米,这在中国北方古城的防御史上十分罕见。

  邢福来说,现在人们常常看到的是统万城南城墙的马面,通常也是统万城最高大的马面。但从今年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这些马面的最下部普遍在现有地表的五六米以下,最深的可以达到8米,也就是说沙土掩埋的部分最深的有8米深,可见统万城被称为“沙漠古都”真是名副其实。

  根据多年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建于公元5世纪初的“匈奴故都”统万城一般认为主要由紧密相连的东西两城组成,二者共用中间的南北向城墙,而其城墙之外马面多如同城墙一样,都是由十分坚固的灰白土筑成,共同构成了人称“白城”的传说。

  邢福来说,今年考古发现个别马面与城墙直接夯筑为一体,多数马面则是独自夯筑后再以普通夯土相连,使整体呈灰白色的城墙与马面跟土色的连接墙体之间,让人很容易区分开来。

  除了高达12米的高大马面让人震撼之外,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地表深四、五米的千年前的地面上,还意外在马面周边和城墙外面发现有五排柱洞,及一些铁蒺藜和重达五、六公斤的防御石头。

  邢福来说:“经反复研究发现,千年前地面保存下来的五排柱洞实际上也是防御工事,其具体做法是每个柱洞里插上一根顶部削尖的木桩,五排柱子让攻城者或马匹难以驻足,同时也对马面和城墙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新华社发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