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曹禺《水木清华》手稿亮相 叙《雷雨》创作过程

2013年09月22日 09:43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上午,在曹禺故居典雅的前厅里举办的纪念《雷雨》诞生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曹禺传》作者田本相先生向此次研讨会捐赠的曹禺所写“水木清华”手稿,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惊艳全场,并随即在曹禺剧院展出。

  这篇文章是1984年时曹禺先生作为清华大学校友应邀撰写,文中叙述了曹禺就读清华时的回忆,并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其中还有不少内容是关于《雷雨》创作的,如“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终于在暑期毕业前写成了。我心中充满了劳作的幸福。我并不想发表。完成了五年的计划便是最大的奖励。我没有料到后来居然巴金同志读了,发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写《雷雨》这段历程是艰苦的,可也充分享受了创作的愉快”等等。

  今年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雷雨》诞生80周年。《雷雨》是曹禺23岁时创作的经典之作,它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曹禺青少年在天津的生活。《雷雨》不但在曹禺剧作中是巅峰之作,而且在中国话剧史上也是顶尖之作。《雷雨》是在国内上演最多、最久,也是在世界上被翻译、演出最多,影响最广的剧作。她不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

  据曹禺故居纪念馆馆长王海冰介绍,此次研讨会自去年底准备以来,得到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香港、澳门、台湾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既有七八十岁在戏剧和曹禺研究领域拼搏大半生、著作等身的专家,又有在此领域中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更有立志在曹禺戏剧研究和演出实践中传承、延续、创新发展的青年博导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研讨活动的举办为天津戏剧文学、戏剧理论、戏剧演出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并将推动天津戏剧文学和戏剧理论的创作,为进一步扩大曹禺的影响、扩大天津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在海内外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更为建设美丽天津集聚高品位文化内涵起到作用。(记者 陈宝辉)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