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勿把所有垃圾都记在素质账单上

2013年10月08日 11:15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据《新京报》报道,10月6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天啊,怎么这么多垃圾”、“这得多重啊”……一路上,景区清洁工耳边不时传来游客的惊诧之语。

  每当长假过去,盘点国人旅游素养似乎成了“例牌”大戏。没钱“不拘小节”、有钱“瞎得瑟”——这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语。风景名胜处,有人大声喧哗的,有人随便插队的,有人乱涂乱画的,有人打架斗殴的……

  找起例证也不困难,最典型的是乱扔垃圾。比如11万人在天安门广场冒雨观看升国旗仪式,人群散去,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用2辆清扫车和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花30分钟才将垃圾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左右。这事儿进一步佐证了论者嘴里的“劣根性”。

  垃圾太多、素质太低,似乎是天然有理的一对结论。但就像微博上揭秘的,骂乱扔垃圾者,有多少人了解以下事实呢:为了安全,广场几无垃圾箱;为了保持秩序,参观者必须彻夜排队、不得随意走动,因此有垃圾必须就地摆放。11万人严格遵守排队秩序,雨夜开始,苦等升旗仪式,脚下的垃圾,什么样的“素质”能自己消化?

  现在,面对长城上的垃圾,依然是骂得义愤填膺,但骂之前搞清楚了这些垃圾安放在何处了吗?6天产生的100多吨垃圾,不等于“6天乱扔了100多吨垃圾”,这是两个性质迥然的事实判断;而沿着不同的事实,又必然得出天壤之别的价值判断。一些人是喜欢乱扔垃圾,但还是请不要把所有垃圾都记在素质的账单上。

  一者,公众的文明素养尽管有待提升,却始终在进步。港媒近日调查发现,铜锣湾、尖沙咀等旅游旺区均见人头涌涌,到处都能见到内地游客的身影,但秩序井然。在世界舞台上,黄金周期间中国游客闹出的笑话虽然仍不少,这是事实,但未必是全部的事实。在有待转身的休假制度与超载的服务业态面前,高贵的素质恐怕也敌不过陋习的“破窗效应”,这是群体极化的自然反应。要反思的,不仅是个体素质,还有“人山人海”的出行潮。

  二者,公共服务不到位的责任,不能一股脑记在游客头上。垃圾遍地,很多时候是因为垃圾桶不够。长假里的基础设施本就超负荷运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境遇之下,再有素质的游客恐怕也会选择没素质的生活方式应急。文明的前提是秩序,如果秩序溃坏,文明就不可能成为民众的普遍选择。假设主角换位出演——把数以亿计的中国游客换位成外国游客,在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的人潮人海中,他们也会坚持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更重要的是,文明素养不是骂出来的。历史上看,谁都经历过旅游文明的粗放阶段,这也不能算很丢人的事。上世纪早期,英国人对美国人也有一种“暴发户”的印象;工业化中后期的日本游客等,也被人家皱过眉头、翻过白眼。假以时日,制度完备、引导得当,中国游客也可以摆脱“最不讨喜”的帽子。但是,养成一个暴发户和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所需的时间显然大不相同。

  乱扔垃圾是不对的,素质低下也是不好的,但景区景点的垃圾量,恐怕不能都折算成素质不堪的佐证。毕竟,如实的反思比想象的批判更有力,更有意义。

  邓海建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