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近八成受访者痛感当下娱乐新闻过度炒作

2013年10月09日 07:4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由明星离婚引发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有人说,网络时代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多了,但每天读到的“正经事儿”却越来越少。时下一些娱乐新闻连篇累牍占据首页,过度炒作,不断秀底线,着实烦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101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娱乐新闻确实过度炒作。95.8%的受访者担心这种过度炒作会对年轻人产生很大影响。

  厦门28岁的某银行员工郑晨说,她觉得现在的娱乐新闻都是鱼饵,上钩的观众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裹挟到某个品牌、某部剧或者某个明星面前。成年人对娱乐新闻敏感度低、判断力好,受到的影响肯定比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要少。“比如,人们对新版小龙女的广泛讨论和转发,背后有可能就有推手。但是,靠挖苦女主角扮相赚来的眼球,谁会看好这部戏?”

  郭煜在北京一所高校学的电视制片,在他看来,人们的窥私欲加上媒体的一味迎合和炒作,造就了现在的过度娱乐化。明星的婚变和家庭是个人隐私,讨论得再多也不能出离社会道德范畴,借此编的、传笑话的、爆猛料的,甚至还有“大师”出来“断言”的……“娱乐媒体掀起的全民解剖说到底都是在别人的痛苦上狂欢,如果当事人换成你和我,谁愿意谁又能承受这样的指摘?”

  郭煜说,有的娱乐报道中常有宣扬奢靡和情变的内容,会歪曲年轻人对价值观和感情观的认识。而且,有的人已经名誉扫地了,但娱乐头条仍然抢着消费她们的丑陋;有的人已经触犯法规了,新闻内容里还极尽细节描写和大肆渲染。“不论美丑、趁早出名显然是错误的,只图痛快、不顾伦理的感情也不可能长久。然而在过度娱乐的环境里待久了,该严肃对待处理的事情,年轻人都会不以为然。”郭煜说。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芮必峰教授认为,现在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媒体能够操作的题材比较有限,娱乐新闻容易吸引眼球又相对自由。所以,各路人马都在里面“做文章”,难免会出现过火的情况。

  调查中,80.5%的受访者表示,过度炒作的娱乐新闻其实是个别人在追求名气和利益。90.1%的受访者认为,相较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轻人最容易受到这种新闻的影响。

  具体而言,对于娱乐新闻过度炒作,受访者最担心会带来“影响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判断”(67.0%)、“伦理道德沦丧”(48.8%),其次是“社会责任感缺失”(47.9%),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品质降低”(39.7%)。其他依次是:“审美趣味降低”(38.0%)、“使人们变得敷衍和马虎”(24.1%)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指出,娱乐新闻最近在媒体上的报道分量相对于其他话题确实过重,这就会分散公众对于社会上其他更值得关心的,尤其涉及公众利益议题的注意力。

  蔡雯认为,对于做娱乐报道的记者来说,这是工作需要,但娱乐新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很大。“所以,占用过多版面进行炒作,对于媒介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蔡雯总结,娱乐新闻的报道量应该适度。

  芮必峰对现在的媒介生态环境并不满意,他认为长此以往,将会共同促成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和堕落。“新旧观念在更替时难免会产生冲突,但健康的媒介环境不是为大众作出选择,而是应该允许不同观点进行交锋,受众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判断并受益。”记者 孙震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