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樊锦诗:敦煌需要钱,但敦煌不能变成钱

2013年10月09日 07: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敦煌是文化,敦煌不是钱!”9月23日,“我们的敦煌”国际文化沙龙在京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致辞掷地有声。

  银色短发,背微驼,75岁的樊锦诗老人在朴素的灰布外套下显得分外瘦小。1963年,刚从北大毕业的樊锦诗主动扎根敦煌研究所,在大漠黄沙中埋头一干就是50年,被誉为“敦煌女儿”。

  研究敦煌半个世纪,樊锦诗坦言保护敦煌“最缺钱”,但又不能“为钱所误”。由她主持建设、国家投入数亿资金的“数字敦煌游客中心”,将通过数字化科技复原、展示敦煌艺术宝库的奇珍异彩(此为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莫高窟三维观看的游客中心,观众通过球幕电影等便能欣赏敦煌全貌,之后只需实地参观几个洞窟即可,这将大大减轻旅游业对敦煌的损害——记者注),并拟于今年年底落成,明年“五一”正式对公众开放。

  据介绍,国家每年用于敦煌保护的拨款高达数千万元,但敦煌历经千百年侵蚀破坏,修复难度极高,保护资金也是个“无底洞”,樊锦诗和同事们仍要不时为钱奔走筹措。尽管敦煌是某些机构眼中可以立刻变钱的一块“大肥肉”,但樊锦诗始终顶住压力,保持着极高的警惕。“对待文化遗产绝不能以追逐利润为目的,不能只谈开发、不谈保护。”

  敦煌保护得到了不少国际友人的关注,美国敦煌基金会理事长、比尔·盖茨之母咪咪·盖茨(Mimi Gates)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为敦煌折服、被樊锦诗感动的盖茨女士来到现场,她表示,“要加强和敦煌研究院的合作,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敦煌、爱上敦煌。”同为美国敦煌基金会理事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在一旁强调,“敦煌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难以言说,仿佛穿越了十几个世纪。这让我们觉得为了保护它,再累都值得。”

  近日在敦煌潜心寻找灵感的著名作曲家谭盾为参加这次沙龙连夜回京。他刚一落座便剖白心声:“敦煌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梦,也许我这辈子都不愿醒来。”在谭盾看来,中国的文化保护事业有“三缺”——缺爱、缺人才、缺信仰。眼下,他正酝酿为敦煌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唤起全社会对敦煌现状的关注。他准备花两年时间创作一部关于敦煌的“数码音乐剧”并全球巡演,将演出收益用于支持保护敦煌的各项工作。

  谈到保护敦煌对当下中国的意义,谭盾打了个犀利的比方:“一个傻瓜,口袋里装满了钱又怎样,有意思吗?我们的经济腾飞了,但文化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敦煌莫高窟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敦煌文化体现了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是我国古代佛教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

  “要守护和留住多病的敦煌,每一分钱都用得着。”瘦弱的樊锦诗坐在略显空荡的椅子一角,表情局促却语气坚定,“我常对企业、基金会的人说,‘我是来要钱的’,敦煌需要钱,但敦煌不能变成钱……”樊锦诗的话引起了许多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

  这次沙龙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美国敦煌基金会、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作为主办方代表的腾讯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当即向樊老承诺,“将借助腾讯的互联网平台优势,以技术、资金等多种方式来参与保护敦煌的文化。”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