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并非写着玩的东西

2013年10月11日 10:56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时间昨晚7时,瑞典学院宣布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这位82岁高龄的女作家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加拿大契诃夫”。她也一举击败村上春树等有力竞争者,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历史上第13位女性获奖者。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姓名,并将门罗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门罗的作品以情节细腻见长,文风透彻,带有心理现实主义特色,有“加拿大契诃夫”的美誉。她的小说多以小镇为背景,描述主人公为了赢得社会承认而努力,却往往陷入紧张的关系与道德冲突之中。

  身居加拿大的门罗在得知获奖后接受了采访,她称自己在高兴之余“受宠若惊”,“我一直把获得诺贝尔奖视为一个可能发生,但很可能不会成真的白日梦”。“我知道我在候选名单上,但我从没想到过会赢。”门罗对媒体说。

  在之前世界著名博彩公司的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门罗一直徘徊在十名左右,与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等相比,她并非夺奖大热,也称不上异军突起的“黑马”。

  据悉,门罗自青少年时期已开始写作,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小说,1968年出版第一本作品集《快乐影子之舞》。门罗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她昨日对加拿大媒体说,她希望自己的获奖“能让人们把短篇小说视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而非一个你写着玩的东西”。

  门罗曾在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今年早些时候,她曾表示将停止写作。昨日接受加媒采访时,她表示获得诺奖不会改变这一决定。

  本报专访门罗作品翻译家李文俊:

  “她擅长描写隐含悲剧的女性平凡生活”

  本报讯(记者欧阳春艳)“我2009年翻译了门罗的中短篇小说集《逃离》,比较喜欢她的作品,不过得知她得到诺贝尔奖,还是有些惊喜。”昨晚,当记者拨通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北京家中的电话时,这位83岁的老先生低调回应。据目前所知,在门罗的一系列经典作品中,《逃离》是唯一面世的中文版文集,而李文俊正是它的译者。

  与艾丽丝·门罗同为八旬老人的李文俊,在我国翻译界享有极大声名——身为“中国翻译文化成就奖”的获得者,李文俊是福克纳等著名作家作品的中文译者,也曾是权威外国文学刊物《世界文学》的主编、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

  昨日,李文俊告诉记者:“2009年,门罗获得了布克国际奖,她也因此被国内一些读者所知。十月文艺出版社和新经典文化正好找到我翻译《逃离》中文版,出于对加拿大的喜爱,我接下了这个活儿。说实话,门罗的文字很朴实,并没有超出我的翻译能力。”

  2010年,出于对门罗的喜爱,李文俊还翻译了她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发表在当年《世界文学》第一期。“门罗已经在国内面世的作品并不算多,如果想了解她的作品,只能从《逃离》和《熊从山那边来》开始了。”李文俊老先生推荐道。

  面对国内很多读者称门罗较为“小众”,李文俊表示反对:“门罗在英语世界是非常有名的,很多文学杂志、报刊都对她备为推崇,她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也说明了这一点。”

  “《逃离》是由8个短篇小说组成,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感觉到,门罗比较擅写短篇小说,特别是篇幅稍长,几乎接近中篇的作品。她擅长描写隐含悲剧的女性平凡生活,她所意识到的一些东西,会比普通人要早得多。她自己也说:‘我想让读者感受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李文俊评价。

  艾丽丝·门罗

  门罗1931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温格姆镇,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同时上大学,课余做女招待、烟叶采摘工和图书馆员。大二时,年仅20岁的她嫁给詹姆斯·门罗,为此退学。

  门罗的许多早期创作,是陆陆续续地在孩子的呼噜声旁,或者等待烤炉的间歇中完成的。

  1968年,她37岁,那一年,加拿大女权运动正在最高峰。她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一炮打红,并得了她的第一座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此时,她已是3个女儿的母亲。

  1978年,她的另一部小说集《你以为你是谁》再次给她捧来一座总督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每隔4年都要出一部短篇小说集,开始享有世界级的名誉。

  门罗写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她的早期创作中,是一些刚刚进入家庭生活的女孩子,为爱情、性、背叛、孩子等苦恼;到后期,则是在中年危机和琐碎生活中挣扎的女性,但她们都有着欲望和遗憾,有着强大和软弱之处。

  微 议

  @陈晓明:门罗的得奖是对纯粹文学的一种致敬。门罗成名晚,是默默写作的类型,很难说她的得奖能够产生多大影响,甚至她的获奖是一种反潮流的,但这个奖项我觉得更多的是表达的对文学态度的一种致敬。

  @方方:诺奖评委真好玩。这些人颇有顽劣心态。他们就是要破坏大多读者的阅读惯性。就是不顺着你们的意思做选择。就是不从众。就是要让大家蓦然回首,那人却在人烟稀少处——人家在那里照样放射自己独有的光芒。诺奖的对文学的贡献大约正在于此。我喜欢这种出其不意,虽然我也没读过新得主的作品。

  @洪烛:真正的诺贝尔文学奖就该爆冷门,且不该只颁给宏篇巨制。应该让文学中的十八般兵器都有份。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是小说中的短兵相接,四两拨千斤。诺奖不是保守了,而是不得不与时俱进变开放了。因为宏大叙事、长篇巨制的黄金时代已暂时告一段落。

  @夏烈:授予短篇,我觉得是件很有价值的事:我们不应该总秉持文体偏见,短篇非常智慧,并且树立了一种精致的美学。

  @沈睿:她的小说有西方全部的文学传统做根基。记得有篇小说写一个女人爱上了兄弟俩——这两个人是盲人,爱恋了一辈子……让我想起莎士比亚的戏剧,非常好。

  (周璐整理)

  苏童、李遇春:门罗获奖是短篇小说的胜利 记者欧阳春艳

  翻看近3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名单,门罗恐怕是唯一一个以“短篇小说家”身份获奖的作家。昨晚,记者致电著名作家苏童,他认为门罗的获奖,对于鼓励作家创作短篇小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门罗这样的短篇小说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能够改变短篇小说在文学圈的弱势地位,她将为全世界的读者提供另一份完全不同的书单。”苏童说。

  8年前,苏童零星看到了门罗几篇文章的中文版,就非常喜欢,“我出版过一本书,甚至将门罗的一篇文章,选为影响我的20部短篇小说之一”。

  在苏童看来,写作中长篇或短篇的作家,水平并无高下之分,只不过在国内外的评奖中,写短篇的作家一直以来“比较吃亏”。“这或许是市场决定的,短篇小说只有专业或准专业人士才看,而长篇小说才拥有更广泛的读者市场。”苏童分析。

  知名文学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昨日也表示赞同苏童的观点,他甚至干脆表示“短篇小说是文学写作的冠冕,这是诺奖向短篇小说致敬”。“在以往的国内外文学评奖中,短篇确实被忽视了。”李遇春认为。

  在李遇春看来,门罗实在算是“低产作家”了,不过这或许正是短篇小说写作者“少而精”的个人特点,“高水平的作家把长篇浓缩成短篇,低水平作家却能把短篇兑水成为长篇”。

  李遇春分析:“莫泊桑、契诃夫、博尔赫斯等外国作家,鲁迅、孙犁、汪曾祺、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其实都是以中短篇见长的,他们的文章在过去也被中国读者所喜爱。不过到上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电视剧、儿童文学成了‘中国文明的三大件’,短篇小说的地位也有所没落了。现在,短篇小说的领军人物门罗获得诺奖,能不能引发新的阅读趋势?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8部门罗作品

  中文版即将面世

  本报讯(记者欧阳春艳)“我们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将门罗的中短篇小说集《逃离》紧急加印十万册。我们去年还引进了门罗的新作品《dear life(亲爱的生活)》,它也将以最快速度与中国读者见面”。昨晚,北京新经典文化公司外国文学部总编辑黎遥告诉记者。

  据了解,作为艾丽丝·门罗在中国出版的唯一经典作品文集,2009年《逃离》中文版由新经典文化推出面世,首印5万册后便未再加印。门罗的其他短篇作品,大多零星被翻译成中文,散落在外国文学刊物、外国短篇小说选编等书中。昨晚,记者在几家电商网站看到,门罗在售中文作品集仅为《逃离》,不过商家纷纷标明“缺货”。

  《逃离》是门罗2004年的作品,全书由8个短篇小说组成。黎遥透露,门罗的《dear life(亲爱的生活)》在去年11月发行英文版,依然是讲平凡人的生活,故事发生在门罗的家乡。

  看中诺贝尔文学奖蕴藏的巨大商机,译林出版社也不甘示弱,昨晚在微博上高调宣布:门罗7部重要的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恨、友谊、追求、爱、婚姻》《太多的欢乐》《少女和女人的生活》《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爱的进程》将由其独家出版简体中文版。

  《逃离》中文版

  为何中国读者有“村上情结”?

  林少华:村上作品

  击中很多中国人的心

  本报讯(记者刘功虎)村上春树连续六年与诺奖无缘,为什么我国读者总是特别关心他能否得诺奖?记者昨连线村上作品译者林少华,他认为这是中国人“村上情结”的特别现象。

  林少华分析认为,村上的作品击中了转型期很多中国年轻人的心,使得他们将难以割舍的诺奖情结投射在村上身上。

  村上的作品如今在中国卖出了好几百万册,很少有外国作家取得他这样的“中国业绩”。林少华介绍,《挪威的森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中国内地,很多情绪压抑的读者从对这本书的阅读中得到了一种情感释放,获得了一种从外界难以获得的抚慰和关爱。此外,村上“总是站在鸡蛋一边”的立场和姿态,也赢得了很多中国自认底层和弱势的读者的心。

  对于外界认为村上的文学偏通俗从而影响他获奖的看法,林少华表示不认同。“通俗性与严肃性并不对立”,村上的通俗绝非郭敬明的通俗可比。村上作品所表达的理想主义色彩绝对够得上诺奖标准,他对智性和审美的追求也超越了当代很多作家。

  林少华说,“对于中国发生这么多关于他的议论,他本人估计都会感到漠然。我们是时候降降与文学无关的‘村上热’了”。(记者欧阳春艳)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