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诺贝尔文学奖:向文学致敬

2013年10月11日 11:3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年底是收获的季节。由于诺贝尔奖选择在这个时候颁发,这个收获已经具有高度仪式化的意味。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诺贝尔奖的仪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它没有加入花哨的噱头,一如既往的沉着、老套、坚守,使它成为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多见的稳定的一部分,它以漫长的努力压倒了潮流的强。

  每年的这个时候,公众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科学、文学、经济学乃至和平的事业上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来说,诺贝尔奖是智力意义上的奥林匹克大赛,一个民族是不是有比较多的人进入到这个榜单,这是一个比奥运会更不容忽视的硬指标。获得优胜的人进入了不朽的殿堂,并因此引发人们对于这个获奖人背后所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制度的连带思考,后面这个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要来得更大。

  在一系列的向智力大赛优胜者致敬的活动中,文学具有特殊的属性。我们普通人都懂得在科学面前缄默不言,但是,面对文学,我们通常都有品头论足的资格。在这个意义上,评选出适当的文学奖获得者比科学奖更困难。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尽管诺贝尔文学奖遗漏了托尔斯泰、乔伊斯、易卜生、普鲁斯特、卡夫卡、里尔克、卡瓦菲斯、D·H·劳伦斯、曼德施塔姆、加西亚·洛尔卡、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等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尽管它有时选出来的被普遍认为是第三流的作家,尽管它有时把非文学的作者也选入了这个神圣的名单,但是,它仍然被接受、被企盼、被拥戴,因为,总体来说,我们迄今为止还没有看见有哪一个评奖比它更权威、更公正、更具有覆盖性。

  围绕着最终获奖的作家以及进入诺贝尔评委视野的那些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当代文学的谱系被完整地建立起来了。一个获奖者背后总是站着一群人,就像去年莫言获奖之后,跟他等量齐观的中国作家群也因此被读者关注。是这些活生生的写作者共同建立并维护着文学的法则与传统。事情就是如此,即使我们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仍然有一批写作者脱颖而出,成为本民族的出类拔萃者,乃至是全世界文学界的伟大人物。显然,衡量文学成就的某种相对的标准还是存在的,作品的多少、创新的程度、思想的丰富或者是贫乏、跟人类的感受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关系,以及诺贝尔所说的“理想主义”,都是其中的一些指标。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批评家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感到悲观,一个原因是,在今天,精英化的写作越来越难以为继,娱乐化、快餐化、低俗化、商业化大行其道,不仅有耐心的作家越来越缺乏,更为致命的是,有耐心的读者也越来越少了,或者某一天我们面临“文学之死”也未必是不可能的。唯其如此,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就显得更有必要性,它除了向文学致敬之外,而且,还通过这个一年一度的回眸强调着文学的价值。有关文学的价值人们说过很多,对存在的勘探,对限宥的突破,对专断的消解、对异化的反抗等等都是。其中一个特别意味深长的说法来自卡尔维诺,他说:“我对于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王绍培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