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丹尼尔·欧伦首次来京演出 执棒大剧院版《图兰朵》

2013年10月17日 09:2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从今晚起至本周日,国家大剧院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将上演四场。该剧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创作于1924年的作品,是他最后一部作品。此版《图兰朵》目前已上演过七轮,是大剧院的保留剧目。本次演出特邀享誉全球歌剧院的以色列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执棒,这也是他第一次来京演出。

  合作方式

  不用语言,直接唱出来

  2011年,丹尼尔·欧伦首次与中国结缘,是与广州大剧院合作歌剧《托斯卡》。欧伦毫不讳言自己对中国的喜爱:“第一次来我就发现我爱上了这里,我与中国的音乐家、乐团、演员的合作都很愉快,中国的观众也让我非常满意”。欧伦的指挥情感丰沛、热情洋溢。因为从小接受严格的声乐训练,欧伦在与歌唱家、乐团合作时可以不以语言描述,而是直接唱出来。他曾表示自己能唱歌剧中的任何角色,无论高音、低音、中音。这无疑对他指挥歌剧有着极大的帮助。

  指挥风格

  运用整个身体表现情感

  欧伦描述自己的指挥风格是“全身心投入到指挥和音乐中”。“在指挥中我会运用整个身体来表现强烈而丰富的情感,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在广州演出时,欧伦发现中国观众非常欣赏他的指挥方式,也容易受到音乐的感染,“他们的反应不像是在欣赏歌剧或音乐会,而像是在看摇滚演唱会。也许我的指挥方式确实很适合中国,中国的一切也很适合我”。谈及普契尼歌剧,欧伦认为,倾注情感是演绎普契尼歌剧的“秘诀”,“因为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情感,并以此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

  常年活跃在欧美各大歌剧院的欧伦,近些年来中国演出,对中国的观众也有很深的印象。欧伦发现在中国,进剧院看演出的观众都很年轻,“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和美国、欧洲都不一样”。此前欧伦在广州指挥《蝴蝶夫人》时,他还注意到不少中国观众已经相当专业,在进歌剧院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演完以后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观众在热议我们的演出,反应很热烈,让我感到很欣慰”。在谈到未来的计划时,欧伦表示自己的愿望是想带更多国外优秀的歌唱家来中国,和中国的歌唱家、乐团合作,回报给中国观众。

  丹尼尔·欧伦

  1955年出生于以色列的欧伦自幼接受钢琴、大提琴、声乐、和声训练。13岁的欧伦被指挥大师伯恩斯坦选中,担任音乐会的领唱,由此开始歌剧之路。随后,欧伦开始学习指挥。1975年在卡拉扬指挥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开启了他的国际演出生涯。作为一位非意大利裔的指挥家,欧伦也征服了所有意大利主流歌剧院,并与欧美最富影响力的剧院,如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欧伦是意大利萨勒诺威尔第剧院的艺术总监。

  他们(中国观众)的反应不像是在欣赏歌剧或音乐会,而像是在看摇滚演唱会。也许我的指挥方式确实很适合中国,中国的一切也很适合我。

  ■ 谈女高音

  孙秀苇的声音像把利刃

  此次为国家大剧院指挥《图兰朵》时,欧伦将与中国歌唱家孙秀苇合作,而他们此前在欧洲也曾有过合作。欧伦指出,《图兰朵》中的“图兰朵公主”这个角色,不同于普契尼歌剧里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她的声音有点类似于瓦格纳歌剧的女声,充满穿透力,很有英雄气概”。欧伦认为,孙秀苇的声音很适合这个角色,“她的声音像一把利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 谈续写

  “最好的‘最后18分钟’”

  1924年,普契尼在创作《图兰朵》至第三幕第二场时就不幸病逝,因而《图兰朵》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剩余部分交由普契尼的学生、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续写完成。在国家大剧版《图兰朵》中,青年作曲家郝维亚接受委约进行最后18分钟的创作,成为全世界迄今为止的第三位《图兰朵》续写者。第一次指挥中国版“最后18分钟”的欧伦也不吝赞美之辞:“这是我看到最好的‘最后18分钟’”。 (记者陈然)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