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院士逝世 享年102岁(图)

2013年10月23日 09: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侯仁之与夫人张玮英在一起(资料图)

北大“未名湖”三个字是侯先生亲笔题写的

  昨天晚上,实名认证的北大教授吴必虎发出名为“沉痛哀悼侯仁之院士与世长辞”的微博,称中国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去世。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证实,侯仁之院士确于昨日下午去世,享年102岁。据蒋朗朗介绍,目前北大已经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学校与家人正在商议处理后事,讣告和相关安排随后会发布。

  中国申遗第一人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出生于河北枣强,祖籍山东省恩县。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在北大正式开设“历史地理学”课程,被同行评价为“创造中国历史地理学派第一人”。此后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中国应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提案,并最终促成中国成为缔约国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被称为“活北京”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侯仁之毕生研究北京城,被人称为“活北京”,他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侯仁之得知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卢沟桥桥体损毁严重,随即撰文呼吁“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也正是在他的呼吁下,卢沟桥很快得到妥善保护和整修,并被列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1993年有人提议将即将修建的北京西客站建在莲花池原址上,侯仁之强烈反对。他强调“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莲花池是北京的生命源头”,意见最终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莲花池原址被保留了下来。

  题写北大“未名湖”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西南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三个大字“未名湖”,落款是“侯仁之”。偶有游客在拍照时好奇地发问:“侯仁之是谁?”多数人都知道北大的“未名湖”得名于国学大师钱穆,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石碑上的三个字为侯仁之所题写。在侯仁之身体好的时候,女儿侯馥兴每天都会推着轮椅,陪他在北大校园散步。尽管天天变换路线,但未名湖是侯仁之必经之处。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地理学的侯仁之曾对女儿感慨:“多少时光过去了,它依然是这样。”

  往事

  铮言力保莲花池

  1931年初秋,侯仁之从南方来到北京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饱含深情地给记者讲起记忆中的情景,“那是我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夕阳西下的时候,我走出北京东站,那时东站在前门外的东边。灯火辉煌之中,我看见正阳门的箭楼雄伟地矗立在那儿,雄伟的建筑,深厚的城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侯老先生是北京的知音,他在这座城市生活超过80年,“我一生最难忘的是燕京大学,其中图书馆更是让我终生难忘的地方,当年,我与夫人就在这里相遇。”正如他的记忆里有很多往事和这座城市有关,这座城市里也因为侯仁之多了许多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西站修建,当侯老先生听说有一个方案是要放弃莲花池,他坚决反对,在夫人的搀扶下,老先生登上西站附近的顶楼,观察莲花池的地势,写报告呼吁政府完整地保留莲花池。

  侯老先生的大脑里存储了北京最初的历史地理,他说,关于北京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有一个地方,叫燕,在河西,那里发现了古城的遗址。不是蓟,蓟和燕是两个,蓟就在莲花池旁边,因为河水冲得厉害,蓟没有遗址留下来。那时,强盛的燕过河吞并了蓟,迁都到蓟,这才叫燕都蓟城,所以北京真正的起源是在蓟,蓟的起源是靠莲花池的水。北京的来源,必须有水啊,没水不能发展,这就是莲花池的重要意义。

  在一些过往的报道中,记录了当时侯仁之为恢复莲花池奔走。北京西站工程在即,当时莲花池水已经干了。侯老的一个学生刚好负责这个事儿,跑来告诉他,老人的态度很坚决,“绝对不能占用莲花池,要保留下来,把你们的车站往旁边移一移。车站建起来之后,旁边有个大的湖泊,而且这个湖泊是历史性的,是一个标志北京城起源的很重要的湖泊,既有历史底蕴,又有自然风光,大门旁边一个大湖,多好啊!”侯老的意见终于被采纳了。

  在修建过程中,较真儿的老人还曾经爬到楼顶“监工”,当他发现一些杂物堆在莲花池里,侯老再次提意见,就这样,在一个老人深情注视下,莲花池被保留下来。整理/本报记者 董鑫

  网友回顾

  爱 猫

  @王牧笛(《财经郎眼》制片人主持人):历史地理学巨擘侯仁之先生辞世,北京大学燕南园里最后一位大师走了。侯老爱猫,燕南园里的流浪猫都到他家院子蹭过饭遛过弯。读大学那会儿,燕南园有一条图书馆到宿舍的近路,我经常顺路溜进侯老的院子喂猫。猫越来越肥,侯老却越来越瘦,似乎旧时代的大师们,都瘦。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励 学

  @吴必虎V(北京大学知名教授):惊闻侯仁之院士辞世噩耗,我国科技界泰斗级标志性学者又一巨星陨落。想起1998年底北大博士后出站,得侯先生推荐信留校任教,栽培扶持之恩历历在目。愿侯先生在天之灵安息,愿侯先生奠基创立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事业永葆青春。

  @徐坚_JX(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二十年前曾经听侯先生讲过燕园。听讲座的学生不足百人,西服革履的侯先生悄然走进阶梯教室,夫人扛着地图,悬挂后静静地坐在第一排的边角上。那时的学术和风度都是恰到好处的不温不火。悼念!

  感 怀

  @韩亚栋hyd(北京地区报社记者):听说侯仁之先生驾鹤西去了,心里有些难过。记得前年在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查看民国旧闻,竟然坐在一张贴有侯老和他妻子老照片的桌前,两张饱经风霜的典型知识分子式的淳朴笑脸,旁边还配着小字:我们就是在这张桌子上相识的。先生走了,躺在了后学满怀敬意的追忆里,留下渐行渐远的古城,鞭长莫及。

  处 世

  @倪雪君V(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编辑):再说个侯仁之先生的段子,是亲历。几年前,曾得缘上门拜访侯先生。那是燕南园里树荫掩映下的一栋小楼,清幽安静。向先生请教完后道别,先生笑着嘱咐说:“以后在校园遇见,要记得先跟我打招呼呵,我年纪大,记性不好,别介意。”斯言之亲善与率真,念至今日。今年是侯先生百岁华诞,祝老人家安康长寿(原微博发表于2011年6月27日)。(记者 董鑫)

【编辑:罗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