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毕飞宇:我是1964年出生的人 一个右派的儿子

2013年10月29日 09: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毕飞宇:我是1964年出生的人一个右派的儿子

  昨天,作家毕飞宇携长篇新作《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在首都图书馆与北京读者交流。和以往的长篇小说不同,毕飞宇首次尝试非虚构写作,讲述了自己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生活。

  本书以记叙性非虚构文体讲述了作者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生活,“红领巾泳裤”、“奶奶的蚕豆”等情节感人至深。全书庄重与诙谐并具,情感与记忆交织,不可多得。可以说,这是一部毕飞宇的成长叙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

  “我出生的那个村子叫‘杨家村’,我的父母亲则是杨家庄小学的乡村教师。”毕飞宇的童年故事从这句话开始徐徐讲述:小时候的衣食住行、玩过的东西、身边的动物,到村子里的手艺人和乡亲们,当然,还有大地。尽管毕飞宇没有按照自传的“体例”来书写这本书,但仍然在散文集《苏北少年“堂吉诃德”》中,诚实地回溯了许多童年与成长片段,“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诚实一些,再诚实一些。”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毕飞宇自2008年以来的首部长篇著作,但不是小说,也不是回忆录,而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作品?毕飞宇说,自己正在写的长篇小说问题太大,到现在还没写完,能否写出来自己也不清楚,把自己弄得极其痛苦,而这本《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是编辑约稿而来的。

  “编辑陈丰早在五六年前就约我写这样一本书,当时她还在法国的出版社工作。去年上半年,她又跟我谈起这本书,她说,我们这些人,出生在中国1960年代的乡村,那个时候的乡村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很多乡村的孩子,经历过那样的童年和少年,但他们无法表达;如果不把一个‘文革’童年、少年的故事作为范本留存下来,那就没了。让现在年轻人看看那个年代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于是我被说服了。”毕飞宇说。

  他说这是自己写作生涯里情感消耗最大的一本书,“我在写作的时候始终给自己一个要求,力求这本书让人看完以后不流泪。我1964年出生的人,一个右派的儿子,从小在乡村长大,在非常困难非常贫困的环境下长大的一个人,今天拥有了写作的能力,我担心我写出一本特别苦难的书,我不愿意这样。”

  “我们小时候”丛书是由99读书人策划、明天出版社出版。六册分别为王安忆《放大的时间》、苏童《自行车之歌》、迟子建《会唱歌的火炉》、张梅溪《林中小屋》、郁雨君《当时实在年纪小》和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记者 罗皓菱)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