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蒋方舟谈作家经历:我顶多是个乡镇级天才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04日 09:06 来源:东方早报 参与互动(0)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出版后,蒋方舟自己去豆瓣看评论,看到有人说“9岁是天才,15岁是才女,25岁就是普通人了”。她说,自己忽然松了一口气。

  这是刚刚过完24岁生日的蒋方舟的第10本书,距离上一本,已隔了4年。相比当年,一个没多少话语权的小学生需要一本接着一本出书来证明自己,越来越被传媒举为公众人物的她,可以更自由地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以至于新书出版时,她竟有些紧张。

  小时候她的噩梦是“如果有朝一日江郎才尽成为普通人怎么办”,现在这已不是问题,就像小时候觉得强大的怪物,回看也不过这么一点。天才与普通人,一天也都是24小时地过着日子。

  天才是她成长过程中一路被贴的标签,她也是一个敏感早慧的孩子,就势使自己与外界区隔的方式。而毕业工作,踏足社会,知人论世不再是纸上谈兵,她大可以从容应对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因为站定了自己的位置。

  就像她母亲、作家尚爱兰。蒋方舟说母亲现在不读书,不写作,最大的困扰是一个新菜能不能做成功。而她却并不教女儿相关生活技能,“我妈说,到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但她毕竟不甘于“普通”,所凭借的相对天才,可能更在勤奋。即便每天工作、应酬冗身,但她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为自己腾出两三个小时的写作时间。之后再处理各种事务。晚上回家后,还要写日记与读书笔记。

  “我基本没什么时间谈恋爱,我常说我要是自己男友,就跟我分手了。除了吃饭、看电影、接送我去什么地方,我们之间,可能打电话的时间更多一些。还好我情感需求并不大,不大需要爱的关照,也不需要心灵相通。”蒋方舟说。

  害怕成为代表

  记者:新书没有别人写的序与跋,这是你故意安排的吗?

  蒋方舟:是的,也没有腰封上的名人推荐。从小到大别人对我评价已经够多了,所以希望这本书是我个人化的东西,只有自己的东西。其实我挺害怕别人尤其是熟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前段时间看到微博上大家都在写“我所认识的吴虹飞”,我觉得我不怕被抓,就怕大家写“我所认识的蒋方舟”。

  记者: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被评价不是分内的事吗?

  蒋方舟:是的,这是我必须承担的,没什么好抱怨。但我知道我不能顾盼生姿地也就这么认为了。我自己接不接受、追不追求是另一回事。写作者很重要的身份位置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把自己放在中心,就很生硬奇怪。王朔说自己一直就是站在观众群中骂台上傻逼的位置,有天自己站到台上,总感觉还有一个小小的自己在骂台上的自己。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肯认可自己就是台上这个人。

  记者:拒绝被评价是有曾经被伤害的经历吗?

  蒋方舟:小时候其实不会觉得是什么伤害,那时候特别急于证明自己,那些现在看来其实是伤害的东西,感觉就像是给你的火箭增加燃料一样,只令你兴奋激动。而因为从小就开始累积这样的经验值,有了抵抗能力,而我现在的舆论环境比12岁时强太多了。现在每天还有人给我邮箱发邮件,说你这个骗子,你代笔,打倒蒋骗子一家;有很多读者说以前喜欢你写的东西,现在看到你老在这里那里出现,变得不喜欢了,我都没觉得是很严重的指控,你理解了他们之后,就会觉得不具有伤害性。

  记者:你害怕被评价成什么?

  蒋方舟:新书发布会上,刘瑜老师说我活得太可怜了,大家对我有太多期待了,而其中很多都存在矛盾,比如希望我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期待、成为小说家的期待。我特别害怕成为代表,比如被评价为“80后的榜样”,或者“不像一个80后”,代表其实就是一个靶子,人们只是在你身上找时代的缺点或优点,并不关心你是谁。

  不是唯一孤独的人

  记者:这本书的内容基本都不涉及你的个人生活,这可以看作你的自我保护吗?

  蒋方舟:可能更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贫乏无趣,不觉得有什么惊心动魄,没有自信讲述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也写了一些学生生活的、接地气的东西,加起来20万字,也是本书的容量,但没好意思出,觉得不值得单独出了让大家花钱来买;跟这本书合在一起的话,公共叙述和属于自己的生活叙述放在一起太奇怪了,字数也太多了。

  记者:你写的学生生活的文章,会给同学们看吗?

  蒋方舟:不会,这不是写新闻稿,让人看过以便对自己的话负责。这对我来说跟为什么不找人写序是一样的,没人愿意看别人笔下叙述的你。尤其我写的不都是赞美,我观察到的点,可能跟对方感受的不大一样,比如我看同宿舍室友和她男朋友的关系,就可能跟她的体会不大相同,所以还是不必给她看了。此前我写过一篇好年龄与好衣服的文章,意思是女孩子最好看的时候往往是最贫穷的时候,只能用便宜的方式装扮自己,这背后的心理其实蛮让人心酸的。这文章被我一个师姐记恨很久。我写的并不是让大家分享、看完一笑的东西,不是让所有人都舒服的角度。

  记者:你大学时的朋友多吗?

  蒋方舟:有三四个朋友。可能我对朋友标准比一般人要高,不是见面聊天吃饭就成为朋友了。毕业之后,我跟大多数同学没有联系,但还有三四个是频繁联系、见面的。

  记者:你回顾大学生活时有“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感觉吗?

  蒋方舟:我大三时就搬出来住了,我之前在淘宝买很多东西,快递盒子几乎把宿舍给吞没了,检查卫生经常给大家拖后腿,而且我读书时习惯晚睡晚起,知道自己的作息也不大好,不想影响同学,所以就非常自觉搬出来了。当然同学对我还是比较好的,我只是避免留下一个讨人嫌的形象。在学校标准中,我往往会被放在贬义的语境下被评论,融入体制是好的,我这样独来独往就是失败的、不好的,但我其实对自己的状况挺享受的。

  记者:那你读书时都是一个人吃饭?

  蒋方舟:是的,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宿舍。但我很享受这种状态,我高中时读黑塞的《荒原狼》,里面的邻居就是个独来独往的人,但每次遇到一个老太太都停下来跟她聊天,仿佛通过这个老太太,能进入一个世俗世界,就这样待五分钟十分钟也好。所以我意识到还是有跟我同样的人,也许只是存在于书本中,但你知道你不是唯一一个。有人的痛苦源自不被外界认可,但如果你内心没有这种需求的话,孤独也是挺好的。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