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萧景墓神道石刻”周围现臭水沟菜地(图)

2013年11月20日 11:18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南京“萧景墓神道石刻”周围现臭水沟菜地(图)
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
身处农田的石辟邪。

  “萧景墓神道石刻”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因长期管理不善,石刻风化严重,这里已经变成一处荒园,周围种满蔬菜,石刻也被渣土、芦苇包围,使每位到访者痛心不已。(金陵晚报记者 董自正 本组摄影:金陵晚报记者 董自正)

    过去:美丽的神道石刻

    萧景墓神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十月村,栖霞大道南侧农田中。距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

    萧景为梁武帝三叔萧崇之的儿子,齐时任永宁令,因政绩显著于齐永元二年(500年)封步兵校尉。

    萧衍代齐建梁后,又先后封吴平县侯,南兖州刺史,领军将军,侍中,安西将军等职位,勤政负胜名,梁武帝极为器重。

    普通四年(523年)卒于郢州治所江夏郡城(今湖北武昌西南。又一说卒于扬州任上),时年47岁。梁武帝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后迁葬建康(今南京)。

    “萧景墓神道石刻”现存石刻2种3件,其中石辟邪2件,石柱1件。东辟邪为雄性,原来从腰部断为两段,左前腿和底座也断了,1957年市文保部门修复,现臀部略残,辟邪昂首张口,长舌垂胸,右腿前迈,腹侧双翼,翼6翎毛,胸前勾云纹,体态肥硕,雄俊建美。是南京市旗、市徽图案和中山门广场等处辟邪的设计原型。西辟邪于1957年曾挖掘出地面,因破碎无法修复,后又原地埋下(东辟邪向西21米处)。

    现存石柱为神道西侧石柱。是南朝陵墓石柱保存最完好的一件。1957年市文保部门提升维修,通高6.5米,柱头为一莲纹圆盖,盖上立一小辟邪。

    柱额上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字,字迹清晰。柱座为衔珠双螭,柱座基四周刻有张口吐舌神怪纹饰。整个石柱造型精美。

    1980年曾经仿雕一套赠送日本名古屋市,南京水西门广场也按照1:1的比例复制一件。

    现状:垃圾围堵

    昨天下午,金陵晚报记者来到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大道南侧,见到了“萧景墓神道石刻”,但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然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不仔细看的话,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沿着栖霞大道旁边的一条泥土小路走进去100米左右,石刻就展现在眼前。

    小路西边是石柱,周围是干枯的芦苇和修道路用的泥土沙石,石柱现在被用建筑挡板围了起来,但是围栏周围是一个臭水沟。

    一座石碑竖立在小路旁边,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萧景墓神道石刻”,后面写着“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但是这块石碑后面爬满了藤蔓,下面被附近的居民种上了萝卜、青菜、蒜苗等,更让人不忍直视的是还有一堆大粪,估计是种菜者用来浇地用的。

    在小路的东边是一个石辟邪。现在也用围栏围了起来,但是石辟邪的正面围栏已经坏掉,走进去之后可以看见地面上还有些许垃圾,石辟邪已经风化严重,而且臀部也坏掉了一大块,南侧搭着塑料大棚,西侧还有一张破沙发,枯草、野藤、渣土几乎把国宝辟邪石刻包围。

    石辟邪面向西侧,夕阳的余晖落在石辟邪的身上,这个祖先留下的珍贵宝藏,仿佛在痛苦中呻吟和挣扎。

    尽管这样,石辟邪的模样依然雄伟,显得沧桑而又健硕,更给人一种年迈而又威严的感觉。

    据一位在附近工地上班的工作人员说,现在这两处石刻根本没人打理,前几年石刻下面都是菜地或者芦苇,居民种的瓜藤都把石刻给盖住了,要不是石刻比较高,根本就不知道这里还有一处文物。

    文保部门:保护规划在审批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江苏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的电话,据其工作人员介绍,因为这个石刻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南京市无权自行处置,于是南京市有关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保护申请,而且国家文物局也已经同意保护规划的立项,并委托其下属单位文化遗产研究院具体起草保护规划,具体的申请和操作事宜得询问当时的直接申请单位。

    之后记者又拨通了南京市栖霞区文广局文物科科长郭先生的电话。据郭科长说,此处文保单位地处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近期以来,这处文保单位附近的路面正在拓宽,由于当时工期紧,因此施工方一边施工,一边将情况反映给南京市文物局,南京市文物局又向国家文物局反映了情况。施工方之后用围栏将这两处石刻围起来。

    “上周南京市文物局和文广局的工作人员刚到现场看了一下,并要求石刻的现场停止动工,并且填土防止产生积水破坏石刻,同时马上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保护计划。这个保护计划是这样的,首先提升一下石刻周围的地面高度,具体怎么提升是按照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方案来的,费用由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担,之后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公园。目前我们栖霞区文广局文物科的工作人员每周前往现场两次查看现状,同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拍一张石刻现场的图片给我们,以防石刻受到损坏。”郭先生说。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