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编"教材"拯救语文? 业内: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2013年11月20日 13:32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叶开和女儿一起学习

  记者 肖波 李征 报道

  从北京高考语文加分至180分,到多所高校取消语文必修课;从小学入学阶段不教汉语拼音,到“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近几个月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成了网络上下热议的话题。不少教师甚至喊出“保卫语文”、“改变语文”、“拯救语文”的口号。

  不仅是教育界人士,普通人也没闲着,因为“实在看不惯”眼下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从两年前开始编写《一个人的教材》,下个月这套书的小说卷和散文卷将新鲜出炉。前天晚上,叶开完成最后一稿的修改。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叶开表示,此次入选的都是当代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他希望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有助于打破僵化的语文教学,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爱上美丽的母语。

  观点交锋

  文学教育是实现人文性的重要途径,但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文学教育,今天课堂里的教学仍然不可或缺。

  二期课改,语文最受诟病;语文课改,文学教育最受诟病。如果说中学没有真正的文学教育,这很让人为我们的行业悲哀。真正的文学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或者,文学是什么?

  所谓的“吃透”,往往就是给学生限定标准答案,肢解了原文,单一性的理解常常会限制其想象力的空间。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吃不透的,每个年代每个人可以“吃”出不同的味道。

  目的

  还孩子一个想象力的可能

  深秋的晨光下,被“爬山虎”簇拥的作协小楼有一种绚烂的美,一楼平台上放了一张墨绿色乒乓桌,身着防风衫的叶开笑着迎向记者:“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后,和几个同事在这里打一小时乒乓球,人到中年需要锻炼。 ”《一个人的教材》就是在乒乓桌旁以及作协餐厅里聊天聊出来的。

  两年前,叶开的《对抗语文》曾引发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反思;现在又编出《一个人的教材》,叶开说,因为实在看不下去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学和教材都存在思想僵化的弊病,让青少年逐渐习惯这种被禁锢的状态,是很可怕的。

  叶开曾三次尝试写应试作文,均不符合现行教育体系要求,更让他不满的是女儿的语文题目,“三国里谁最有智慧?”女儿回答:“孔明和庞统”,换来的是大大的红叉,教材上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我一直认为,21世纪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力的青少年,”叶开强调,“允许孩子在有基本逻辑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想法。 ”

  叶开曾经多次走进中小学上课。有一次一位老师抱怨班里的孩子缺乏想象力,而叶开在给这个班上巴金的《鸟的天堂》时,他问学生,在上世纪30年代,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巴金怎么从上海去广州——开核潜艇、乘热气球、骑自行车……学生的回答热烈而有趣,不管多么奇特的想象,他都以鼓励为主。 “可能做不到,但一定要想到。连想都不敢想,就什么也做不到。”叶开说。

  抿了一口咖啡,他继续说,iPhone的很多元件中国也能制造,为什么我们想不出来如此人性化的整体设计,因为缺乏以想象力为基础的设计力。语文不应该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而应鼓励合理的想象和表达,帮助孩子形成新的思考能力。

  叶开多年来一直倡导 “去教材化”。他的《一个人的教材》冲破现有语文教材的选篇、结构、甚至话语系统,尽量保证真实性、人文性、艺术性和宽容性。

  选篇

  莫言王安忆阿城作品入选

  “我希望通过这套书,向中小学生介绍当代优秀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也会尽量选择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内容。 ”叶开说。

  “作为一个父亲,同时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我忍不住动手编了这个系列。 ”叶开笑道。事实上,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只要一谈到女儿小乔,叶开就滔滔不绝,深沉的父爱让他希望给女儿和女儿的同龄人获得更好的语文滋养。

  小乔是爸爸编写这套“教材”的缘起,“工程”启动后,小乔也成了爸爸的参谋。 “我常常会把选入书的文章给她看,询问她的意见和看法,她从小阅读大量儿童文学,我对她的眼光还是有信心的。 ”

  “语言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是优秀的文化产品。现在很多孩子因为迷恋日本动漫而自学日语,这值得我们思考。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让母语文化产生真正长久的魅力,并改变我们的未来,我们国家目前还是缺乏丰富有趣好玩又具有正向力量的文化产品,”叶开说,“有不少教师、甚至教材编写者,缺乏广泛的阅读基础,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作品也不具备优秀判断力。莫言的作品过去一直被中学语文教材排斥,可他一得诺贝尔奖,就有教材编写者称,教材中会选他的作品。 ”

  事实上,叶开10前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莫言,这次为中学生编写的小说卷中,他也选择了莫言3万字的中篇《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文章讲述了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一段故事,主要人物是一个本地的“右派”朱总人和一群省城下放来的“右派”。莫言的叙事角度独特,一反之前的 “控诉”模式,而从乡村少年的角度重新观察这个事件。乡亲们对右派非常敬重,都说:“没一点水平能当上右派? ”这部作品为人们了解那个年代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此外,还有王安忆中篇小说《隐居的时代》、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苏童的短篇小说《乘滑轮车远行》等,共有30多万字。在叶开看来,中学生应该能读一些相对较长的文章了,现有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过短或仅是原文节选,甚至遭到窜改。可是,很多优秀作品,如果不读全文,就不能有完整的理解。

  叶开特地为学生挑选了两篇科幻小说,郑文光的《太平洋人》和刘慈欣的《诗云》。为了这两篇科幻小说,叶开专门写了一篇7000字的《中国科幻小说简史》作为开篇。“教材只能提供有限的几篇,但读者通过我的介绍,能知道中国科幻小说历史的大致状况,如果因此还学会去寻找更多的作品来阅读,这样的知识拓展就算成功了,教材也才会更有意义。 ”

  “教材”未出先热,已有校外机构预订

  叶开“对抗语文”、反思语文教育的行为肯定会让部分教育界人士 “不舒服”,但他也有教育界的志同道合者。“这些朋友往往自己身在教育界,对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有反思。 ”叶开说。

  叶开说,很多国家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都会有顶尖的学者、作家介入,而我国的教材编写者则良莠不齐,高中教材编写力量最强,小学教材编写力量最弱。其实我国民国时期,教材也并非由一家垄断,当时优秀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学者,都热心从事小学国语课本。 《开明国语课本》就是典型的顶尖专家强强联合打造出来的精品。

  叶开编写《一个人的教材》后没多久,就引起各方关注,因此,“教材”尚未出版,有些学校校长已联系叶开,希望购买这套“教材”作为辅助读物,很多校外辅导机构也前来联系预订。

  目前,“教材”出版在即,是否以“一个人的教材”为书名尚未最后敲定,另一个备用的书名是《最好的语文书》。此次出版的两册,一册面向小学读者的综合阅读分册,一册是面向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当代小说分册,明年春天还将出版当代诗歌分册和当代散文分册。为了给女儿找到更合适的阅读作品,叶开阅读了几百部儿童文学作品:“确实花了很多心思,希望挑选出最好的作品推荐给孩子们。 ”

  认同“一个人的努力”,但语文教育不只是文学教育

  对于叶开编写“一个人的教材”的做法,华东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考试评价研究所所长周宏表示认同,“我和叶开也交流过,他的观点主要是中小学语文课本应该选用更加经典的文章,他编写的这本教材也主要是围绕这一点进行选材的。虽说课文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不过在我看来,选用一些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课文也未尝不可,当然这类课文也是部分学生懂。语文学习需要长期积累,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发酵,因此可以先学点自己一时无法理解的课文,日后早晚有一天会豁然开朗的。 ”

  不过周宏也认为,文学教育是实现人文性的重要途径,但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文学教育,今天课堂里的教学仍然不可或缺。

  在上师大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看来,叶开作为一个父亲,为女儿编 “一个人的教材”无可厚非;不过说到叶开编书的出发点,他则有不同看法,“二期课改,语文最受诟病;语文课改,文学教育最受诟病。如果说中学没有真正的文学教育,这很让人为我们的行业悲哀。真正的文学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或者,文学是什么?前几天看一个帖子,说鲁迅的小说算不得真正的文学,因为它表现的是群体的性格,没有触及个体的灵魂。我就想,那么鲁迅的小说究竟算什么呢?社会调查?社会学文献?用陌生化语言制作的论文?我真糊涂了。以后再教鲁迅小说,千万别说这是文学作品吧。 ”他认为,教育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建设,抛开过往基于图新的做法,则可能“进一步,退两步”。若要改进文学教育和语文教学,千万个中小学语文老师的辛勤劳动是不可否认的。

  “吃透”课文往往在肢解语文

  现有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及教学中,令叶开非常不满的一点是动不动就要求学生“吃透”一篇课文。

  “所谓的‘吃透’,往往就是给学生限定标准答案,肢解了原文,单一性的理解常常会限制其想象力的空间。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吃不透的,《老子》、《红楼梦》、《哈姆雷特》这些经典,每个年代每个人可以‘吃’出不同的味道。 ”叶开说。

  他打了个比方,入选作品之一的莫言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叶开读有叶开的想法,莫言作为作者有其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阅读时,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

  叶开说,在他的“教材”里也有解读:首先是针对写作手法方面的解读,比如某段描写特别棒,引导阅读者关注那些精彩之处;其次,对人物塑造、情节叙述的阅读引导,如一些细节描写以不同的侧面出现,对形成主人公丰富的个性特征有何意义?

  在他看来,现在的语文教学太过工具化,失去人文性考量。其中一些篇目选择也比较粗糙,有的仅仅为了说明一个理念或观点而生硬地从杂志报刊上选择水平并不高的文章。

  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绘画的《开明国语课本》重印本卖断市了。这些国语课本,定位和目标都极为明确,以母语教育为本,传递传统核心文化价值,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精髓及新式教育思想。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国语课本,距今已近80年,试想,再过80年,现在的语文课本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畅销?

  困惑

  初中生写高考作文也能拿高分

  语文初中、高中教学、考试的方法和内容过于相似,而在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其他学科当中,则基本不存在这种可能。不少学生都有些困惑,高中三年还有必要学语文吗?

  在周宏看来,当下语文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和考试形式存在趋同的倾向,“就是说,让一名初中生做语文高考题,也很可能拿到一个比较可观的分数。因为初中、高中教学、考试的方法和内容过于相似,而在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其他学科当中,则基本不存在这种可能。 ”周宏也确实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一名初中生在规定时间写高考作文,并根据高考作文阅卷标准进行评分,打出的分数竟然还不低,“包括这名学生在内的不少学生都有些困惑,高中三年还有必要学语文吗? ”

  周宏甚至设想,小学阶段不教作文,只教识字、写字、阅读、背诵等内容,“作文教学可以留到中学再说,初中阶段主要教记叙文,高中阶段主要教议论文。这样对于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教学和考试内容上就可以存在一定的区分度,初中生作文未必比不过高中生作文的怪现状也能得以避免。 ”

  现在,语文教学还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感慨:在各门学科中,语文已排到了 “小四子”、“小五子”的地位。学生家长无论是补课还是请家教,首先想到的会是英语、数学、理化等,却很少想到语文。目前语文学习越来越不受学生重视,主要原因就是语文学科突击效果差,需要不断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而现在不少学生又往往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淹没在名目繁多的练习中;当老师要求学生静心阅读时,很多学生却埋首于做《×课×练》、《×周练》等教辅书中,以为做了练习也算是阅读,这其实是语文学习的误区。

  “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

  分数的变化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教学改革的初衷却未必能实现。不作深度改革,不改变考试方法,不如不考!语文教改的目标是怎样的?

  “现在的确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契机! ”周宏多年来一直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他担心包括北京提高高考语文分数在内的种种改革方案,也只是“在外围打转”,未必是真正的重视,因而对于语文教改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他希望借着“语文火了”的东风,让语文教学和评价改革更进一步。

  “因为提高语文分数、降低英语分数的做法,北京也并非最早实施,江苏省早在2008年时就开始将语文提高至160分,英语降低至120分的考试办法。分数的变化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教学改革的初衷却未必能实现。 ”在这一点上,他很认同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的观点:不作深度改革,不改变考试方法,不如不考!对此,余党绪赞同周宏的观点,“功利的手段威逼能达到非功利的目的。不过,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积极信号,希望语文教学和考试改革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

  语文教改的目标是怎样的?周宏认为,“用语文”才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多年来,周宏一直倡导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口语教育,但现状很难让他满意,在上海,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几乎从未真正进入课堂。有人表示,一方面,基础教育界没有将口语教学纳入常规教学的先例;另一方面,由于在师范阶段未必接受过相应的培训,不少中学教师并没有开展口语教学的能力。

  在周宏看来,其实很多中学教师相当有才华,只要对于在职教师予以培训,他们很快就能上手。虽然国内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先例,但国外有先例可循,在英国中小学的语言考试评价当中,口语交际就占到20分。“事实上,近些年来的高校自主招生已经给中学开展口语教学带来了动力和压力,自主招生当中的面试环节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口才和临场应变能力,这正是语文口语教学的目标。如果中小学能早早予以重视,每两周上一次口语课,那么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高中学校也不用在高三阶段临时开办自主招生培训班了。 ”

  语文学习的结果性能力指向不该变,考核这些能力的形式却应该常常变化。华东师大语文自主招生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多变,以至于考生根本无法用常规的应试手段来准备,只能 “老老实实地去学习语文”(考生语),但是这样的结果却是真正区分考生语文水平的高下,也证明了真正的语文考试根本无需也无法机械应试。印证了我们那个时代语文学习的正确:老师不根据高考题型布置作业,学生不惟考试题型马首是瞻,高考前一个月,老师还在讲新课文。而平时语文能力强的,考场得分也同样可观。

  语文英语是否一定要“你死我活”

  英语不是减一点分值就能降低热度的,语文也未必因为增加了点分值就获得更多重视,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是否一定要“你死我活”?

  语文和英语都是语言,但近期北京最新出台的高考办法,给语文加分,给英语降分。在专家看来,两者并非冲突关系,而英语也未必因此“受冷”,语文也未必因此“增温”。

  周宏说,拿高校自主招生为例,早期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科目当中有英语而无语文,而后经媒体呼吁,语文科目在本市各校的自主招生科目中出现,不过从今年年初起,由于教育部要求减少自招考试科目。又有多所高校取消了语文科目;相比之下,英语的地位则一直固若金汤,多年来一直是各校自主招生的必考科目。“有教育界人士曾经为北京的办法叫好,认为‘英语分值该降,语文分值该升’,这其实并非简单的厚此薄彼,他的本意未必是贬低英语,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呼吁大家重视语文教学,让语文回归应有的位置,这也是语文教育界的共同想法。 ”周宏认为,英语不是减一点分值就能降低热度的,有升学、出国意愿的学生,希望提升职称、学力的在职人士照样得努力学习英语;语文也未必因为增加分值就获得更多重视,学生照样考完试就扔掉所有的语文书,这就是“外围打转”的意思。

  在余党绪看来,同样作为语言,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并不冲突,相反还会互相促进,“我一直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教学生写作,学生写作很容易出现‘玄’、‘空’的现象,很多老师都能感觉到,但对于改变这种现状却普遍觉得无从下手。相比而言,英语写作的要求比较明确,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容易存在套路,但是相对比较理性。

  中高考语文能否也“一年多考”

  语文成绩的区分度不高,在教师看来语文素养很高的学生未必能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限制性写作也很难体现学生水平,语文能否也“一年多考”?

  余党绪发现,现在存在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媒体常常报道一些“弱智的语文教师”、“僵化的语文教学”一类的稿件,但这并不能反映当下的语文教学现状,“比如说,有一则报道是关于一道‘孔融让梨’的题,教师问学生孔融到底该不该让梨,有学生回答说不该让,并且给出理由,教师对此判错,而不少网友认为,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的教学太僵化,媒体也以此批判当下语文教学现状。不过,在我看来,某个语文教师有问题,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有问题,起码我和我的同事不会这样教学生。以此来说明中国的语文教学或教育制度存在如何如何的问题,都是片面的。 ”

  什么叫“独立思考”?余党绪认为,学生的观点未必要石破天惊,但要有自己的想法。就作文而言,就是考查学生对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这三维一体的匹配度,

  余党绪希望,高考语文也能多次考试,“语文成绩的区分度不高,在教师看来语文素养很高的学生未必能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在语文考点当中,限制性写作是很难体现学生水平的,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常会因为走题而发挥失常的现象。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有‘一年多考’这样的表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完全可以这么考。 ”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