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已故音乐家黄友棣借书69载终回中大 校方称很愧疚

2013年11月21日 21: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已故音乐家黄友棣借书69载终回中大校方称很愧疚
    图为高雄中山大学校长杨弘敦教授向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教授移交《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 刘卫勇 摄
    图为台湾收藏家许伯夷给广州中山大学捐赠了共200余份黄友棣早年作曲真迹原件资料。 刘卫勇 摄

  中新网广州11月21日电 (记者 杨薇)69年前,著名音乐学家、中山大学校友黄友棣从广州中山大学借走的书籍辗转两岸三地后终于于21日归还广州中山大学。当天,学校与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举行了黄友棣先生归还《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移交仪式。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坦言很愧疚,并称若黄友棣先生在世一定亲自登门拜访,说明原委,负荆请罪。

  祖籍广东的黄友棣,出生于1911年,1934年毕业于广州的中山大学教育学系,29岁时就以抗日歌曲《杜鹃花》名满天下,《归不得故乡》、《问莺燕》等也都是抗战歌曲,反映战时青年的民族情怀与思乡之情。1949年赴港后,黄友棣任教于香港珠海书院,作品广为香港各学校、合唱团演唱,他强调“礼记”所言“大乐必易”,还让香港作曲家黄沾突破瓶颈,写出著名的电影歌曲《沧海一声笑》。1987年黄友棣退休后迁居于台湾高雄,2010年病逝。

  1944年,当时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的黄友棣从学校图书馆借出一册五大本的英文版《格罗夫氏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是世界上权威的音乐工具书。

  记者在仪式上看到,此书虽已泛黄,但没有明显的破损,在其中一本辞典的扉页上,黄友棣亲笔写有一段题记:“1944年夏我借了此五册,适值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奉令疏散,我还书给图书馆时,他们说已装了箱,不肯收书。害得我把这五册书放在包袱内,背着逃难,疏散路程由连县、连山、八步、罗定、茂名,藏身湛江培才中学。1945年底,抗战结束,又把此五册提着走路返广州,送回中大图书馆,职员皆不肯收。他们宁愿当作疏散时失掉,以免麻烦云云”。

  于是,这套丛书随后追随黄友棣辗转两岸三地,最终来到了高雄,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黄友棣来到台湾后却一直没机会将书亲自带回广州。1998年,已经86岁高龄的黄友棣先生将书带到了高雄中山大学,将其捐给了学校图书馆,在他看来,也算是物归原主。而高雄中山大学也视其为珍品,从未对外展出或借阅过。

  据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介绍,近几年两岸大学交流互动开始频繁起来,经两岸中山大学的多次交流与沟通,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图书交流会上敲定了书籍交接的时间,这才最终促成此事。

  程焕文强调,该书是目前中山大学收藏的唯一一套该版书籍,“拜读黄友棣先生的这段题记,我感到非常愧疚,如果黄友棣先生还在世的话,我一定会亲自登门拜访,说明原委,负荆请罪。”

  程焕文解释称,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广州告急,中山大学奉命西迁。其时,中山大学图书馆需要转移的图书有20多万册,需要1200个木箱才能装运完毕,至16日,学校已将5万多册藏书装入299个木箱准备转移。中山大学西迁后,图书馆尚未撤离的藏书毁于战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山大学师生开始陆续从粤北返回广州,其时,中山大学图书馆收拾流亡所剩残余,仅存有藏书45,000册。

  程焕文表示,1946年1月,中山大学正式复校,图书馆大部分图书分存于广州文明路旧校址,既无馆舍,又无经费,时任馆长杜定友从工学院借来一间教室作阅览室,艰辛开展图书馆服务。

  “黄友棣先生已经驾鹤西去,借此机会,我谨向世人和九泉之下的黄友棣先生说明一下当年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情形,以祈求理解和谅解。”程焕文强调,其实,在抗战时期,不少大学图书馆因为来不及疏散馆藏图书有过希望教授们借出图书分别带走的举措,抗战胜利后,有的归还了,有的没有归还,有的归还到海外其他相关图书馆了,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然而,黄友棣先生秉持“诚信”二字归还音乐大辞典的信念至死不渝,则可歌可泣。

  当天,台湾收藏家许伯夷也给广州中山大学捐赠了共200余份黄友棣早年作曲真迹原件资料,其中包括有黄友棣亲自手写的著名爱国歌曲《杜鹃花》的歌词。

  据许伯夷介绍,此次捐赠的资料为黄友棣早年作曲真迹原件资料,均为他亲自经手,包含手写曲谱、亲自黏贴制谱的曲谱、印刷后在谱上亲自校对的内容和印刷成品的曲谱等一系列乐谱共二百多件真迹,涵盖独唱曲、钢琴曲、舞剧、歌剧等。(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