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学家出版摄影集《浮生二十四小时》(图)

2013年11月22日 15:33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代马依风”——北京怀柔,一匹马闻到草场的气息,这是适合奔跑的季节。图为杨凯生摄影作品。(出版社供图)

  ▲吃饼干的小仙女,巴黎十九区。图为杨凯生摄影作品。(出版社供图)

  ▲抽烟的男人,莫斯科街头咖啡馆。图为杨凯生摄影作品。(出版社供图)

  《浮生二十四小时》 杨凯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9月 定价:88.00

  一对老年夫妇,瑞典皇宫外。图为杨凯生摄影作品。(出版社供图)

  马赛妇女和双胞胎,坦桑尼亚。图为杨凯生摄影作品。(出版社供图)

  这是一个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百态,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用镜头思考的人生感悟,这是用101幅图片串起的浮生二十四小时……11月14日,《浮生二十四小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三联书店举行,画面平淡素雅,文字娓娓道来,这本101幅图片配101篇短文组成的另类摄影集,吸引了文化界众多读者的目光。

  镜头背后的银行家

  曾长期担任全球最大商业银行行长的杨凯生在金融界可谓是耳熟能详,但知道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人却不多,此次他出版的新书《浮生二十四小时》充分展示了这位银行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这本与众不同的摄影集一度登上三联畅销书的榜首,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同时为本书作序。

  杨凯生年少时就喜好摄影,甚至自己还在家搭建过简易的暗房。读初中时,他就常常偷偷把爸爸的老基辅牌、卓尔基牌的相机拿出去玩儿,回忆起那个时代,他说:“在那段时间里,最值得记忆的是猫在家中的储物间里,用毯子遮严了门缝,在灯头上换上红灯泡,洗印和放大自己拍摄的照片。”近些年来,杨凯生重拾起了少年的这份热爱,由于工作的特点,他在国内外出差的机会很多,每逢外出,他总会尽力把家伙带齐全,在工作之余,走到哪儿就拍到哪儿,利用繁忙工作中的点滴闲暇拍下了大量图片,积累的资料多达2000G。《浮生二十四小时》中的101张图片,就是在其中精选出来的。

  或是北海道的乌鸦,或是青海湖的天鹅;或是斯德哥尔摩的红衣男子,或是马德里的黑发女孩;或是卢塞恩湖边一张空闲的黄椅子,或是里吉山上的一列蓝色火车……这本刚刚在九月出版的新书,打破了一般摄影集以拍摄题材、内容或地点选取特定主题的思维范式,以一天的时间刻度作为轴线,将不同时间、地点、题材的照片串联起来,构成一幅浮生二十四小时的画卷。

  这些跨越时空的画面,是作者行走世界的吉光片羽,是年光逝水中的点点漂红。阅读这些图片,就好像在24小时里,随着作者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天南海北,有一种强烈的时空穿越感。

  他更钟情纪实摄影

  6时25分,白洋淀上晨雾弥漫,两位摇船人从雾中现身,伴随着微不可闻的橹声,读者隐约听到了一位智者的感悟:“每个人都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叶孤舟,逝如飞蓬,生如飘萍”。这是杨凯生新书封面上的照片《摇船人 白洋淀》。

  一张真实的照片,往往展现出的是深刻的人性力量。杨凯生的摄影作品不刻意追求令人惊艳的光影效果,但其中透着的人生感悟、人文情怀却总能不经意间拨动读者的心弦。

  书中的一张张图片,无论是景致还是人物,都给人安静凝练的感觉。他的镜头中,很少有富贵和奢华,也很少有名山大川,视角更多投向了市井和平民。正如新书所展现的那样,杨凯生更多的时候将镜头对准旁人不太在意的一人一物,一街一景。“比起单纯表现自然风光的照片,我更喜欢人文题材的纪实摄影。”杨凯生说。在他看来,摄影虽然表面上拍摄的是一种图像,实际上传载的是一种声音,有的声音高亢,有的声音低沉,这些声音是可以传承的,而且它们的影像力不亚于图像,这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王瑶称赞这些摄影作品“安静凝练,耐人寻味,技术精熟却不炫技、对生活理解深刻却不故弄玄虚。”他在序言中评价道,“好的作品是需要摄影者情感介入的,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杨凯生对生命历程的沉思,对世界万物的思索,看到他作为经济界人士的文化底蕴,看到了作者作为生命个体,通过影像外化出来的人生感怀。”与此相对应的是杨凯生对创作过程的剖白:“对我来说,拍摄的过程也是自我心灵净化的过程,是不断引发思考,受到启发的过程。无论是打开电脑浏览,还是逐张翻看这些照片,对每一张影响拍摄情景的回忆都格外清晰。而每一分回忆又都能引发自己的一番思考。越到后来越感觉到这种回忆和思考对自己来说是这样的重要。”

  每幅图片都配旁白

  22点02分,杨凯生在巴黎街头拍下了一个吃饼干的小女孩。她吃得那么专心,以至于杨凯生已经走过了,又匆匆返回,对着她按下了快门。后来,杨凯生在书中这样写道:“那么心无旁骛的幸福,让她从心里发出光来,照亮了周围的一小圈黑夜。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小仙女,虽然没有翅膀,但她有饼干。”

  杨凯生镜头下的大多数画面就是这样乍然相遇于街头巷尾,也许是夕阳下的一张脸,也许是码头边的一条船,杨凯生拿起相机,即兴拍下每一个令自己感动的瞬间,他也力图把这种感动更准确地传达给这本书的读者,于是也就有了《浮生二十四小时》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与大多数摄影集没有文字或是只配简单标题不同,《浮生二十四小时》的每一幅图片同时还配有一篇旁白,除了交代拍摄时间和背景,还记录下作者的拍摄感悟。这些文字单独拿出来,好像短小的散文,而配上图片,则另有一种意味深长。为了给每一幅图片都配上恰切的文字,杨凯生和协助自己完成这些旁白的叶冰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争吵”,之所以这样大费周章,是因为杨凯生希望能更深入地和读者交流,“现在很多摄影作品标题太简单,容易重复,无法打动人,面对一幅照片,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写上这些文字是希望把我的想法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如果读者看了这照片再看文字,看过文字能再返回来看看照片,反复品味,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杨凯生不做无病呻吟,力求平实地表达自己当时当地的所思所想。看过这些旁白之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摄影集加文字旁白本是一件冒险之事,拿捏不当极易费力不讨好。然而凯生的文字功底、知识积累乃至哲学支撑,令他的旁白有故事、富哲理、巧点缀、不卖弄,增添了整部摄影集的重量、深度和诗意。”

  “《浮生二十四小时》是个没有野心的名字,作者通过这些作品甚至有些腼腆地告诉观众,世事繁浩,他不过拍下了无穷时间中的些许瞬间。”(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