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熊希龄墓园前期环境整治完成 或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11月26日 2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1月26日电(上官云) “熊希龄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那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杰出事迹,应该在当前开展的公民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北京香山慈幼院校友会会长刘大保在26日下午举行的“熊希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期环境整治工作完成答谢会”上向到场领导、嘉宾呼吁。

  本次答谢会由北京香山慈幼院校友会举办,旨在感谢北京市海淀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人大代表建议,将长期违法占据熊希龄墓园建筑的住户迁出墓园,圆满完成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希龄墓园的环境整治工作。据主办方介绍,这同时为接下来建立熊希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下良好基础。

  民国总理熊希龄:自幼聪慧 因反对袁世凯复辟被迫辞职

  说到熊希龄,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他是一位慈善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后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迫辞职。

  熊希龄1869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自幼聪慧好学,二十五岁中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熊希龄痛心疾首,积极支持变法维新,力主开办中西融通的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强军兴邦,后因变法失败遭免职。

  1917年华北地区遭遇特大水灾,遗留大批孤儿。为救助这些孩子,熊希龄经两年多的努力,多方奔走,于1920年采用全新教育思想创办了著名的香山慈幼院,之后捐出全部家产,让所有的孤儿都有了自己的“家”,开创了中国SOS慈善教育的先河。“九一八”事变后,熊希龄鼓励、动员家人和香山慈幼院师生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并亲率香山慈幼院师生奔赴喜峰口抗日前线慰问抗日将士。

  后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时年68的熊希龄又不顾个人安危,率领红十字会进行战地救护。上海沦陷后,熊希龄转道香港,继续为伤兵、难民募捐,部署“香慈”撤退大后方计划,终因操劳过度,心力交瘁,于1937年12月病陨,葬于香港华人永远坟地。后经中共中央统战部建议和批准,1992年5月熊希龄骨灰归葬香山熊氏墓园。

  熊希龄墓园曾遭严重破坏

  熊希龄的墓地位于北京香山环抱之中,但由于长期失管,外来户侵入墓园长期盘踞,肆意搭建违章建筑、丢弃生活垃圾,使墓园环境遭到重度污染破坏。据记者了解,住在墓园内的孙某原本是寄住在香山碧云寺的流浪汉。1949年,香山所在地的乡长把孙某安排在墓园暂住。1949年3月,当时香山慈幼院已迁至北京城内,墓园原守墓人刘宝年1953年被挤走,孙某从此独自占了守墓人住房并在此定居。后来,孙某不断扩建住房,并出租谋利。

  此后,墓园环境开始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据检察日报报道,当时墓园周围虽有完好的围墙,但墓园内却脏乱不堪。杂草丛中散养着鹅、鸡、鸭。在院落右侧,一个近两米高的垃圾山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院落左侧便是熊希龄家族的墓地,整个墓园俨然成了大杂院。

  墓园前期环境整治工作已完成 或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更好的使熊希龄墓园免受损害,自2004年起,时任海淀区13、14第届人大代表的汤蕉媛等人连续提出关于清理外来人员、整治熊希龄墓园环境的建议案。该建议得到海淀区及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区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曾亲临现场考察并多次做出批示,终于在今年10月将全部外来人员迁出墓园,并在香山街道大力支持下清运沉积垃圾数十吨,十月底前后熊希龄墓园环境治理工作圆满完成。

  据答谢会主办方介绍,熊希龄先生墓园前期环境整治工程的胜利竣工,为下一步建设熊希龄先生陈列馆(室)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础,惟其如此,也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墓园保护性修复建设的精神,也必将为香山地区名人名墓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