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旧时水井坊 一院一井善防火(图)

2013年12月01日 09: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水井坊片区消失的青龙正街。 杨荣忠摄

  水井坊明代老窖遗址。

  水井坊老窖出土的酒糟。

  “中国白酒第一坊”原址原貌重现600年前古人酿酒过程

  成都水井坊街区,位于府河与南河交汇处——合江亭之滨,自古便是成都的水路重地,是成都走出四川、走向世界的出发点。水井坊得水路之便,有水景之胜,因水而兴,由水得名。

  今天,水井坊主街已被修建成典雅的仿古建筑,主街附近,零星保存些破旧的小院和老房子,这些老式院子,凸显出与生俱来的历史沧桑感。街道两旁生长着不少古槐树和银杏,金秋时节,银杏叶子随风飘飞,在太阳的逆光照射下,黄灿灿很是好看。

  旧时人家院内都打井“一院一井”为防火

  有人说,如果你想回味成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生活,不妨去水井坊街区转一转。

  成都地方志介绍,昔日的水井坊街区,多为穿斗木结构小青瓦院落,一道门洞里有的要套好几个杂院,通道狭窄,住户甚密,古时经常发生火灾。清光绪年间,在街北建火神庙供奉火神,祈求本街平安。为防范火灾,住户纷纷在院内打井,每道门洞门楣上都钉有一块“井”字牌,以告示街邻一旦发生火险,此处有水源。水井街自来便有“一院一井”之说,水井之多在成都街巷均属罕见,水井街确也名符其实。

  我祖父小时候住在水井坊黄伞巷,他回忆说,小时候,几乎每个小院子都打了井,除了生活用水,也是为了防火。他们家那口水井,水深不到1米,全家就靠这口井生活。“现在你就是把井打到30米深也不见有水。”他叹口气说。

  住在锦官驿的陈兆桦老人说,老成都人爱看水,往年夏天一发洪水,水井坊街区的人都喜欢跑去看热闹。有一次在合江亭,一个“扯车竿”(钓鱼)的站在桥上头扯到一条大鱼,他慢慢收线、放线,想把鱼整累了拉上来,那条鱼又跑,他撒腿追到河中间,脚没站稳,绊了一跤,鱼跑脱了,最后看他的钩上,只有一块拳头那么大的鱼鳞挂起的,大家都喊可惜。

  市民冯荣光曾著文说,过去,水井坊街区的孩子们天天爬到南河边玩,游泳、洗衣服、玩水,捉鱼,充分享受水带来的情趣。

  “中国白酒第一坊”再现古人酿酒全过程

  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除了有金沙、三星堆等世界闻名的遗址,还有不少遗址,它们藏在城市之中,每天与我们共处,与我们共同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位于东门水井街的水井坊遗址,也是成都厚重历史的见证地。

  水井坊是一座距今600余年,历经元、明、清三代的白酒烧坊遗址。上世纪90年代末,水井街酒坊遗址经考古发掘,被列入“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权威部门给它的评定是:迄今为止全国以至世界发现的最古老、最全面、保存最完整、极具民族独创性的古代酿酒作坊,被我国考古界、史学界誉为“活文”。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井坊遗址的发掘,填补了中国古代酒坊遗址、酿酒工艺等方面的考古空白。今天位于水井街的水井坊博物馆里,就保存着沿用至今的元、明、清古窖群,有明、清和现代的3个晾堂。现场有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从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水井街酒坊已是行业龙头。该博物馆还原址原貌地以真实的生产场景,再现了600年历史的水井坊酒的生产过程。

  打造新的“锦官驿”追寻老成都温情记忆

  目前,全新打造的水井坊文化历史保护区域已初具规模,一排排仿古建筑,伴随着居民的欢声笑语,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水井坊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重建工作还在继续,主要涉及水井街、双槐树街、金泉街、黄伞巷、大同巷、存古巷、孙家巷、青龙正街等街巷。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陈剑介绍,水井坊街区,黄伞巷内还有保存较好的院落,具有代表性的有黄伞巷17号、19号、21号、23号。此处建筑为两进院落。建筑材料以青砖及木材为主,细部精雕细琢,第二道门的灰塑工艺较成熟,造型大方得体,院落正房及厢房保持较完整。而大同巷 15、16 号所处的大同巷整个巷子较破旧。

  内部院落,是水井坊街区重要的文化历史保护区域。陈剑透露,政府对这一区域的业态将引入特色餐厅、茶室以及星巴克、哈根达斯等国际品牌连锁店;同时将在水井坊街区中恢复“锦官驿”旧名,置入川西特色客栈,以街区内部传统院落为载体,打造现代功能、传统风格的特色客栈。

  在成都人的心中,老街老屋是无法告别的,它们见证了成都这座文明古城悠久的历史,它们也沉淀了厚重的川西坝地域文化。

  李仕伟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