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年老字号药店沦为杂货店 系诸葛亮后人创办

2013年12月05日 13:48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0)

  曾入选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合肥唯一医药老字号的安徽寿春堂大药房,因为生意不好,不得不卖起了瓜子和啤酒。而其最高峰时期的7个连锁店,目前也纷纷离他而去。这个由诸葛亮后人创办的百年老字号,短短3年内沦落成了“杂货店”,并已产生离开合肥的念头。

  老字号药店无奈卖杂货

  前天,仅次于长江东大街和滁州路交叉口附近的安徽寿春堂大药房内,只有一个店员在绣十字绣。

  偶尔有人进来,也只是买点花生和鸡爪。药店靠近路边门口的柜台里,摆的都是瓜子、卤味等日常杂货,甚至还有烟酒。只有在店内深处,才有一排药柜,药柜上还贴着“中华老字号”牌子。只有这时,人们才能感觉到他的底蕴,才会知道这是诸葛亮后人于清末在合肥兴办的一家老字号药店。

  可现在,由于生意惨淡,店员已经纷纷离去。寿春堂大药房总经理吴国清告诉记者,当时在杏花公园附近的时候,店内最多有30多名员工,现在只剩下一个,“就是我老伴。”另外,在2007年,寿春堂有7个连锁店加盟,“现在他们都走了。有的是不办药店了,有的即便办,也投奔别人去了,跟寿春堂没了关系。”

  营业额从一万跌到几百

  2007年以前,寿春堂还很风光。吴国清告诉记者,2006年,寿春堂成功获得首批“中华老字号”殊荣,是合肥唯一获此荣誉的医药企业,“而且经过10多年的经营,在一些合肥市民心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就在吴国清准备借助历史底蕴,将寿春堂打造成合肥的“同仁堂”“胡庆余堂”时,药店附近开始建下穿隧道,“租的店面不能用了,于是我们搬到了滁州路老坝上街的桥头。”

  但是,新址附近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旁边的居民基本都走了,没了人,我们的生意直线下跌。”

  据了解,在杏花公园的时候,寿春堂每天营业额能达到万元,但随着坝上街居民搬迁,每天的营业额跌到了一两千元。由于生意不好,吴国清选择了暂停营业,2011年,他主动向药监部门申请临时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随后又主动申请暂停了医保定点药店资格。

  但吴国清想做大寿春堂的念头一直未消。一年后,看到坝上街附近有一些农民工搬了过来,“我想终究是有人了,于是就想恢复药店经营,即便每天卖一两千元,也能咬咬牙坚持。”然而,吴国清却发现按照新的规定,寿春堂已经无法成为医保定点药店,“没了医保,每天营业额只有几百元了。”吴国清说,现在很多人都是拿医保卡买药,“没有医保定点,一些老主顾都不来了。”

  打算带老字号远走高飞

  “但我还是想争取(成为医保定点药店),合肥的老字号并不多,(有关部门)能否支持一下呢?”但在努力了一年后,吴国清终于心灰意冷。于是,在今年下半年,寿春堂由药店变成了杂货店,“我看着布满灰尘的药柜也很难过,但有什么办法呢?

  吴国清告诉记者,寿春堂是诸葛亮后人创办的,在全国多地都有门店,但只有合肥的寿春堂成了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合肥市政府为了塑造老字号医药品牌,寿春堂才重新振雄风。我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不想看着他就这么沦落下去。”为此,吴国清已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寻找出路,“我看到南京在打造老字号一条街,有很多支持政策,我想把寿春堂带到那里去。”(项磊)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