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国音乐剧缺少标志性的代表作品

2014年01月03日 08: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在2013年的北京舞台上,音乐剧层出不穷。然而,真正有常演不衰的市场前景的作品并不多见。尽管中文版《妈妈咪呀》和《猫》、《钢的琴》与《爱上邓丽君》都在坚持巡演,但能够像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那些在一个剧场一演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音乐剧则难得一见。2014年,北京的天桥演艺中心将建成,多个剧场将为中国音乐剧提供展现平台,但愿中国音乐剧的产业化也能加快脚步。

  中国音乐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业,至今已走过近30个年头,但依然没有在市场化运作上找到自己的出路。音乐剧的创作和演出也依然还在描红阶段,观众对优秀的中国音乐剧仍然期待。

  有的作品就是没有观众喜爱的好故事

  说到2013年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不难发现,音乐剧的数量有所增多,同时也在探索形式的多样性。世界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和《猫》被中文化以后,继续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妈妈咪呀》演出已经超过400场,去年就演出了123场,《猫》的演出也已超过250场,去年演出了68场。虽然这两部音乐剧都是搬演的国外经典,却开启了中国音乐剧长期巡演的先河,率先进入了产业化运作。

  音乐剧的巡演也成为一些原创音乐剧的运作模式,只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在观众的接受程度和艺术质量上与国外的经典音乐剧还有差距,因此还不能形成气候。而正在全国不断巡演的《钢的琴》和《爱上邓丽君》,是借助院线运作或之前的优秀剧目效应进行的创作演出运作的再开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而不少原创音乐剧则有种过眼云烟的感觉。不少演出公司缺少产业化运作的经验和把控,使得音乐剧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音乐剧未演之前高调宣传,但真正上演呈现却让观众大失所望,还有一些剧目的创作和演出被赋予了太多沉重的负担。有的作品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贴近生活的好故事。中国音乐剧走向产业化运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中国音乐剧标志性的代表作品还未出现

  很多人都是瞄着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产业来构造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梦想,然而,近30年来,依然没有一部能够作为中国音乐剧标志的代表作品出现。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们关注的更多是音乐剧这一形式,而不是音乐剧的运作模式。

  近年来,中文版《妈妈咪呀》和《猫》严格按照国外经典音乐剧的制作和排练,在艺术上确实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准,同时,在产业化运作中以现有的条件进行全国性巡回演出,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妈妈咪呀》中文版从2011年首演以来,已经收获了1.8亿的票房。《猫》的中文版2012年首演以来,票房过亿。

  这是不是说明中国音乐剧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其实,《妈妈咪呀》和《猫》的运作首先是描红作用,而描红的重点则在音乐剧的制作。国外经典音乐剧在中国的知名度要比原创音乐剧大得多,经济效益来得容易些。但中国的音乐剧发展更多需要的则是原创音乐剧。

  中国音乐剧产业化还缺什么?

  很多人认为,音乐剧是外来艺术。那么,这种外来艺术植入本土需要什么基本条件呢?在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音乐剧繁荣的市场是自然形成的。以纽约为例,在上个世纪20年代,百老汇首先有了时代广场和繁荣的市井,音乐剧以当地人们对娱乐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基础而诞生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这种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在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有非常职业的公司操作,有着职业的运作团队进行运作。一部音乐剧的创作是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集体艺术的结晶,大家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就是为创作出观众喜欢的通俗易懂的作品而努力。而在中国,真正职业的音乐剧产业运作团队和人才少而又少。音乐剧创作团队的水准参差不齐,最后呈现出的音乐剧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编剧缺少市场观念,或者导演缺乏想象力,或者舞台美术粗制滥造,或者演员缺少真正的音乐剧表演能力,中国音乐剧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艰难地发展。

  中国音乐剧产业化缺什么?缺音乐剧产业化运作的理念,缺能够运作音乐剧产业化的人才,同时也缺乏音乐剧的市场基础和观众基础。不能怪中国的原创音乐剧只能演两三场,到底能有多少观众愿意自掏腰包看音乐剧是一个大问题。此外,音乐剧的题材负重太多,缺少贴近现实生活、打动普通百姓的剧本,缺少富有想象力的内行导演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因此,尽管2013年涌现出众多的原创音乐剧,却都难以在市场上站住脚。

  有人说,中国音乐剧应该借鉴中国戏曲,在戏曲题材中找到突破口。还有人希望中国音乐剧能找到贴近普通观众的题材,但是所有这些首先应该依赖于中国音乐剧产业化运作的成熟。只有有了真正的职业的产业化的运作,很多题材才能制作成像《悲惨世界》、《剧院魅影》、《妈妈咪呀》等历史或现实题材的名剧。

  2014年,北京天桥演艺中心即将建成,多个剧场将为中国音乐剧提供更多的展现平台。中国音乐剧产业化的脚步正在加速前进。文/本报记者 伦兵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