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扬州市民建“瓦当博物馆” 展明清瓦当100余件

2014年01月07日 13:19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0)

“瓦当博物馆”陈设的老瓦当。

  “这块瓦当上有蝙蝠、有一只梅花鹿,还有寿字,寓意福禄寿。”昨天,在东关街“祥庐”,主人杜祥开指着一块他收藏的老瓦当告诉记者。近日,杜祥开在他收集的几百块瓦当中,挑了100多块不同图案的精品,用专门的陈列架一一展示,成为一家微型“瓦当博物馆”。

  几百年老瓦当

  精巧细致有古韵

  杜祥开告诉记者,瓦当就是以前老房子用的茅头滴水(扬州人称:瓦头)。瓦当上大都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虽不能与精雕细琢的古宅门头、照壁上的砖雕相比,也颇具民俗特色。

  “瓦当上面的图案、文字都含有吉祥之意。”指着架上的瓦当,杜祥开介绍说,“常见的有蝙蝠,寓意福气,还有寿桃、梅花鹿、祥云,再精致一些的,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记者看到,历经岁月的磨砺,这些瓦当的棱角大多已不同程度风化,可图案、文字却基本清晰可见。

  与杜祥开近些年所收藏的外地瓦当、现代瓦当相比,那些老瓦当更具古老的韵味。“外地的,现代工艺的,一般比较大,图案也很夸张,一张虎脸、一朵牡丹就能撑在瓦当的一面。而那些扬州地产的老瓦当,造型精巧,图案细致,图案、文字相得益彰。”

  收藏心得

  几十年在工地捡砖瓦

  杜祥开说,陈设出来的瓦当是他数十年收藏中的精品。“基本上它们一落地,就被我收藏了,所以没有遭到人为损坏。”杜祥开告诉记者,这些瓦当多来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扬州城市改造拆迁整修的老房子。“那些老房子,有的是有几百年、上百年历史的清代的古宅,有的甚至是明代的房子,都经过了老辈人的考证。”

  这些瓦当的来历,既有辛劳找寻,也有巧遇偶得。他说,扬州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建筑风格和用材方面没有多大的改变,而建筑材料多是青砖小瓦石灰糯米汁等。一直到文革后开始用红砖大瓦水泥钢筋等新的建筑材料。“瓦头越来越少,因为它不值钱,常常被到拆迁工地觅宝的人所忽视。实际上它也是文物,也有传承和改进。”

  为了尽可能保护老房子的瓦当不被损坏,几十年来,杜祥开一听说哪儿要拆迁,只要人家允许进入工地,允许老百姓捡些破砖烂瓦,都会赶过去,在工地上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慢慢地寻找。“倘若能捡到一个保存完整的,图案不同的,心里就有种说不出来的兴奋与激动。”

  专家评价

  开拓民间收藏新渠道

  得悉杜祥开将所藏的瓦当陈设,成为一个微型的“瓦当博物馆”,扬州文化专家韦明铧评价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早些年,韦明铧曾经去“祥庐”看过杜祥开收集的部分瓦当。韦明铧说,去南方旅游,曾经在一些民居看到筷子、纽扣等小型博物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物件,因为有了年代的记忆,被主人搜集整理陈设,赋予它们民俗文化传承的意义,让观者感受其时代变迁及文化内涵。“瓦当,扬州老房子上以前不被人所珍视的小物件,被杜祥开作为一个门类,四处找寻,精心收藏,并在家展设,开拓了民间收藏的新渠道,非常难得,也令人感动。”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