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古城之火担不起文艺凭吊

2014年01月13日 16:24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参与互动(0)

  1月11日凌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有消息指,由于消防管道供水仅持续15分钟,火借风势蔓延10余小时,数百栋房屋、部分文物等被烧毁。随后,迪庆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称,当地消防设施是后添置的,管道大多裸露在外。为防低温引起水管爆裂,因此平时管道里没有水,临事时再从高处放水……(1月12日《京华时报》)

  一场大火,古城遭劫。高原璀璨之地,一隅所积攒的千百年文明,几乎在一瞬之间,便被付诸一炬。似乎,一切美好的风物人情,都有某种脆弱易碎的秉性?当我们习以为常了它们的存在,突如其来的“毁灭”,方才加倍悲拗和痛心。于是,一股暧昧的的离愁别恨,开始在网络蔓延。遥叹独克宗,去过的人晒照片、说往事;没去过的人们,则写下些“我还没去,你已离开”一类的感伤词句。

  古城的火灾,烧出了扼腕叹息,烧出了伤春悲秋;烧得惨不忍睹,也烧得轰轰烈烈。在一种文青式调调中,那些燎黑的残垣断壁,俨然成为神圣的悲剧意象:它们,让“被烧掉的杰出”,成为不朽、成为永恒;让一场灾难,变成一次关于美和文明、关于生与亡的诗化讨论……那座名曰独克宗的城,因炽烈大火而毁,却复生于无数人的话语、情绪与表情之内——这种诡异的“转化”,或真诚或矫情,但确乎正在真实发生。

  当然,一万个个体,便有一万种“诠释灾难”的方式。有人选择空灵煽情,亦有人愿意执著追问:大火,何以莫名发生?损失,何以惨重至此?仅供水“15分钟”的消防管道,难道不是一个直白而彻骨的讽刺?相对于我们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施行的看护,显得如此漫不经心、敷衍了事。请相信,那些疲于应对、一再将就、形如陈设的公共设施,永远不足以应对各式天灾人祸。在独克宗湮没火海之后,那些一贯存在的疏忽与过失,甫一显露即被围攻。

  “裸奔”太久,迟早中招,不知独克宗的命运,会否让其他古城心有戚戚。长久以来,古城产业兴旺发达,并未给当地带来相匹配的“安全保障”,此一怪现象广泛存在却极易理解。一方面,为迎合资本势力与游客群体的偏好,古城“必要的现代化改造”往往让位于维护旧貌。基于此,建设标准化的消防系统,几乎不可完成;另一方面,古城强大的吸金能力,也诱导职能部门将更多资源投入营利性项目,而非砸向基础硬件的升级改造……

  千年独克宗,毁灭于意想不到的大火,更毁于早可预见的疏漏。当古城被裹挟在“开发利用”的大潮中滚滚向前,却未曾建构地基,却未曾权衡负重,空中楼阁式的繁华,只消一缕烟火便烟消云散。那么,我们又是否确信,自己有足够多的表情和足够的正当性,来文艺地凭吊,那些高概率的古城猝亡事件呢?再或许,对于此类“事故”,最直接和精准的回应,就应是直白的愤怒?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