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发布

2014年01月14日 13:21 来源:东莞时报 参与互动(0)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容肇祖全集》今日正式在莞发布

  189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应被忘记的一年,那一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得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在这样一种混乱的时代背景下,那一年的夏天,在东莞县,一位未来的学术大师出生了,他就是容庚。

  120年后,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容肇祖全集》于1月14日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次系统、全面地出版容庚的学术著作,这套全集共收入容庚专著25种,其出版前后跨度近60年。其中《中国文字学形篇》和《中国文字学义篇》更属首次正式出版。《容肇祖全集》则是国内首次将容肇祖一生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全部收集整理而成的经典合集,内含民俗学、民间文艺、哲学思想、语言历史学、历史文献学、散文随笔等多个篇章,完整地呈现了容肇祖一生的学术成果。

  容庚是东莞人的骄傲,他是一位学术大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长,是一位具有铮铮傲骨的自由知识分子。他毕生治学,《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财富,在学术之外,容庚身上那种严谨治学、独立为人的气质,则让他成为所有东莞人永远尊敬的精神楷模。

  精神 财富

  1

  治学乡邦

  对于并非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提及容庚的学术成就,说得上名字的可能就是他的那本《金文编》。正是因为这本书,容庚得以认识罗振玉,罗振玉因为赏识《金文编》引荐容庚进入北大国学门,使他走上了学术成功之大道,而容庚更是用毕生精力不断完善这本著述。

  著名古文字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炜湛认为,一部《金文编》,集中体现了容庚治学精神:从1922年他第一次带着《金文编》稿本见到罗振玉时,罗振玉就认为可以出版,容庚却又潜心研究编撰了三年后才影印问世。1939年,他又编撰了《金文编》第二版,二十年后,出版第三版,“嗣后复继续修订、增补,文革之中,身处逆境仍孜孜于此,并毅然决定出版第四版,为此殚精竭虑,直至因病卧床不起(1982)。”(陈炜湛语)

  《金文编》一书可谓凝聚了容庚毕生的心血,《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收录的是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此本有作者批校订补,实第四版之祖本),采取的是影印的方式。《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基本上收录了容庚毕生的学术著作,而容庚的学术成就远不止于此。

  谈及对于容庚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印象时,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李炳球提到了容庚和容肇祖的家乡情怀。在他们的著作中,包括在他们的一些收藏中,都能感受到两位大家对乡邦文化的热爱。李炳球提及了一个事例:2004年的时候,他参与编撰一本东莞历代书画选方面的书籍,在收集东莞历代名人书画作品资料的时候,李炳球发现,很多东莞人字画的题跋,都出自容庚之手;很多东莞名家的字画,容庚都有所收藏,这足以见证容庚对于乡邦文化的情结之深。

  容庚早在青年时代,就开始从事对于东莞地方文献收集、编撰的工作。年轻时,他从学于四舅邓尔雅,在邓尔雅的影响下,他在研究古文字学的同时,也致力于乡帮文献的收集和整理。除了在邓尔雅的指导下撰写了有关篆刻的理论著作《雕虫小言》,还和弟弟容肇祖一起撰辑《东莞印人传》一卷。

  著名书法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永正在《容庚先生在岭南文献研究上的贡献》一文中指出:《东莞印人传》从《东莞县志》、《东莞诗征》、《东莞遗民录》等书籍中,网罗历代东莞籍的篆刻家,自明邓云霄至民初容肇新,巨细无遗,得十九人。而明代篆刻家袁登道,正是因为容庚表而出之,这位东莞印人才受到国内印坛的重视和研究。

  容庚对岭南文化的另一贡献是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涌现一批研究岭南文献的专门人才。容庚曾说过:“研究岭南文献,不能光着眼于大家,还要注意研究一些小家,这样才能了解全貌。”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东莞对于乡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这几年从未中断过,这种文献的整理和出版更是从人文科学一直延伸到自然科学。

  精神财富

  2

  独立人格

  容庚曾自称“野马”、“鬼锁”,语出自上世纪50年代他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有“我是野马,是鬼锁,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需要一个紧箍咒,需要党的铁一般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之言。其实,“野马”、“鬼锁”之语,正反映了容庚独立、自强的人格品质。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奉行的精神,这一精神也很好地反映在他大学同事容庚的身上。学术界对于容庚的推崇,一方面除了他在金石古文方面的成就外,另一方面就在于他的刚直不阿、敢说真话的铮铮风骨。

  《容庚传》的编著者之一易新农说过,凡是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求学或工作过的人,对容老莫不抱一种特别敬重之心。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他是著名的古文字学者、青铜器学和书画研究的专家学者,还因为他是一贯说真话的人,他心口如一,心中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都是声名远扬的“运动员”。

  曾宪通曾是容庚的真传弟子,长期同容庚一道在中文系古文字学研究室工作,既是学生、助手,又是同事。他曾对易新农说:每有什么政治运动要来了,校领导就找他去谈话,交代他先同容老打招呼,不要乱说话。可是每次招呼都是白打,因为容老还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一种“不合时宜”的品性,恰恰是知识分子最求独立自由人格的最好体现,没有这样一种态度,也无法在学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容庚南归后,由于有关青铜器铭文的资料十分匮缺,甚至连求一个拓墨的人也不容易,苦无用武之地,于是便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碑帖书画方面来。这一时期,容庚无论对竹谱的研究,对倪瓒画的研究,对飞白书的研究,以及对淳化阁和澄清堂法帖的研究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曾宪通《容庚先生的生平和学术贡献》)

  《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中亦收录了包括《从贴目》、《颂斋书画小记》这些诞生于动荡岁月的重要著作。正是秉承着独立自由的人格,才使得即便在动乱期间被批为中山大学的“三家村”,容庚仍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3

  文脉传承

  在中大,有着不少关于容庚教学的故事,在许多中大老教授的心目中,容庚不仅是一位敢说真话,年高德昭的长者,也是一位极容易亲近的师长。容庚面对学生,不是一脸严肃,而是常带笑容。易新农在中大中文系一年级听过容庚上古文学史课。有一次讲《尚书》中的《秦誓》:“嗟我士。听无譁。……昧昧我思之。”容庚开玩笑说:这不是“妹妹我思之”,如果你说“妹妹我思之”,我说“哥哥你错了”。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对于后辈、学生及慕名求教者,容庚可以说是有教无类。陈炜湛在《论容庚精神》一文中提到:对于登门问字质疑者,求字者,借书者,容庚几乎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均给予充分的信任。《金文编》原稿本可以借给人拿去阅读研究,不怕人家不归还;正在修订中的《金文编》第三版批校本也可借予友人参考,且允许照相、引用,这在他人是难以想象的,但容庚却无任何顾忌。

  但容庚对于学生并非没有要求。著名书法家戴小京1978年入读中山大学中文系时,曾带着习作见容庚,容庚开门见山问他读过几本书,戴答未读过,容庚不高兴地说:“我不交不读书的年轻人。”戴小京告诉容庚,自己早年上山下乡,没能读成书,现在想跟着容庚读书。听闻之后,容庚面色才和善起来,还劝慰戴小京说:“年轻人在逆境中碰一下,有好处。”

  容庚对于后辈的教导、提携,正是因为他也曾受过罗振玉、王国维等老一辈学人的知遇之情,容庚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延续着中国学术血脉的传统。当年容庚带着《金文编》初稿北上求学,罗振玉的介绍才使得只有中学学历的容庚成为北大的研究生;《金文编》初版的问世,也由罗振玉出资。

  因为罗振玉,王国维也成为容庚的老师。王国维刚刚与容庚相识,就曾在为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作序时称:“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禹商锡永承祚。”“文革”中,容庚“宁跳珠江,不批孔子”无疑是对王国维宁折不弯个性的精神延续。

  容庚治学源自渊源的家学和乡学,所以他才会对乡邦文化有着深切的眷念之情;在北京时活跃的学术氛围,才使得他专心在古文字研究之余得以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中国学术血脉的传统在容庚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容庚毕生治学,也毕生实践着对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今天,重提这样一种精神,正是《容庚学术著作全集》问世的另一意义所在。  ■记者 李立

  本文参考文献:《容庚传》(易新农 夏和顺著)、《论容庚精神——为纪念容庚师一百二十周年诞辰而作》(陈炜湛著)、《容庚先生在岭南文献研究上的贡献》(陈永正著)

  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李炳球对此文亦有帮助,特此感谢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