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新阅读时代出版业的转型挑战

2014年01月17日 08:28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2013全国图书零售继续负增长

  ■2013新书品种数首次出现下降

  ■2013网络销售与数字阅读平台保持增长

  ■2014北京图书订货会关注业态转型和平台融合

  这两年,每一年的开局,对于出版界人士来说,都不是容易的日子。在日前刚刚落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这一业界“风向标”式的展会中,总结2013年的传统出版、发行行业亦是如此。然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网上书店销售持续增长,数字出版平台用户参与度和付费意愿不断增加。超级畅销书依旧带动市场,少儿、家庭教育类图书板块活跃,新书出版品种首次下降,显示出版商理性和目的性增强,体现了精品意识。

  仔细分析其中状况,并非一味哀叹的局面,而是出版业正在经历转型中的挑战。考验创新的能力、选择的眼光、坚守的勇气的时候已经到来。

  根据业内知名调查机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1.39%。而去年年初开卷公司在总结2012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情况时,给出的数据是同比增长-1.05%,当时为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是,据去年开卷报告显示,如果将网络零售渠道考虑在内,2012年图书零售的总体增幅仍然接近10%。而今年,从网络书店得到的消息显示,其图书零售依旧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出版方面,在此次订货会上,北京晨报记者从此类企业代表之一、多看科技有限公司获悉,2013年其获得较快增长,用户数字从600万人增长到2500万人,付费用户从3万人增长到35万人,日营业额从6000至7000元,增长到6万至7万元。付费用户和日营业额呈十倍增长。

  在传统的地面零售渠道面临困境之时,网络销售渠道与数字阅读平台却保持着增长活力,甚至多位业界人士都对2013年手机阅读的迅猛发展作出重点说明。这也使业态转型、平台融合等成为此次订货会无论是话题还是实操层面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今年开卷的报告同时指出,2013年,新书品种数首次出现下降,这表明上游出版环节理性加强。在一个逐渐告别以量取胜粗放式发展的时代,如开卷公司总经理孙庆国所说,要做到每一种被采购的图书均有被销售的理由。从中也可见,“内容为王”无疑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同时,内容与上述的业界转型、平台融合的进一步密切协作,也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

  数字转型

  超级平台 整合中期待标准化

  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成为在本次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的“2014年中国民营书业峰会”的热门话题。其中在数字转型方面,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白驹逸在讲述其备受业界关注的Kindle电子书时表示,一年多前其电子书落地,那时是两万多个品种,现在已超过六万五千个品种,涵盖文学、社科、经管等门类,“我们做书的,怕的不是纸书、电子书或是其他什么,我们怕的是人家将来不读书。”

  的确,这是一个在娱乐化时代出版业的“远虑”。白驹逸对此表示,因此他们希望把电子书变成一个时尚的东西,无论从便利性还是价格上,让更多人可以接受。“阅读电子书,不仅是读它的内容,也可以有更多互动,比如当你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很容易地发送到微博上,与别人分享。”

  同时,白驹逸重点提及了电子书内容及品种多样化的重要性,传达出期待标准化及更多合作以及内容终究最为重要的观点。“要不断增加新选品,现在已有六万五千种书在我们的书店里,希望将来能在这个数字后加一个或两个零。所以我们会不断提高在内容上的投入。这一点非常需要整个行业的合作和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因为选品不是我们一家能做的,作者也好,出版社也好,书商也好,要一块儿努力把电子书市场做好,做规范,使消费者能方便地买到更多选品。”

  百道网CEO程三国提出,数字出版转型不能被忽视的一个层面是营销的转型,当一个纸书产品变成数字产品之后,你还可能在那些传统渠道卖吗?显然不可能。数字出版面临整合,结束“各自为政”局面,形成“超级平台”的观点最近被多次提及。程三国认为有两个所谓的超级平台,适合Kindle的资源会朝这边汇集,适合手机阅读的肯定会往那边集合,中间可能会有交叉。其他很多中小平台,独立或寄生在这个平台上,有的是小买卖,也会做得很好。

  此外,在传统纸质阅读面临下滑之时,数字阅读的数据给业界带来一定信心。掌中浩阅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贾生亭介绍说,2013年是智能手机最爆发的一年,这一年,也将数字阅读推向一个高点。2013年上半年,整个手机阅读中有90.87%的用户曾有过数字阅读经历,手机阅读已成为消费者使用手机的一个刚性需求。

  内容 供应

  中国故事 有温度的数字阅读

  在此次订货会上,知名出版机构中心出版社也对其旗下数字出版品牌——“中国故事”进行了推介和探讨。据了解,“中国故事”去年8月底开始在亚马逊Kindle书店面向读者推出,以非虚构写作的手法讲述万千中国人的故事,力图展现“目前发生故事最多的地方之一”——中国。该系列图书作者的名单开列出来,不乏大家名家,吴敬琏、刘瑜、崔卫平、张鸣、何帆、许纪霖、余世存、徐庆全、徐友渔、章立凡、丁东、邢小群、杨葵、查建英、冯唐、阿乙、阎连科、麦家、蒋方舟、新井一二三、梁鸿等,展现的是中国方方面面的人们,“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是中国变化的推动者,他们对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渴望是过去这十年翻天覆地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纯数字出版的尝试,该项目在其阅读宣言中表示,“这是一个重新阅读的时代,分享而不是独占,平等而不是仰视。我们感谢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但并不是技术在召唤我们,而是内心的声音在引导我们。您会读到一些故事,故事的讲述者就是我们的邻舍,转身就能遇见;他们命运的礁石与我们在同一块海岛上,风浪的冲刷同样摇撼我们。这些故事也许粗朴,但新鲜;以字节(byte)存在,但并不冰冷。无论您在地铁、机场候机厅、书房还是卧室,我们愿意和您分享快乐、悲伤、惆怅、恐惧以及一切人类情感。我们无法用成功、算式来衡量它们的价值,但值得一读。”

  运营 创新

  曹文轩艺术中心 全版权运营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在此次图书订货会上宣布,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还签署了包括数字出版、游戏、电影、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协议书,第一批合作方案的签订也为“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的全版权运营开启了大门。此外还发布了有关“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LOGO,自2014年起,这个LOGO将在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曹文轩作品上统一标注。

  据出版方介绍,“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以作家为核心的全版权运营模式全面开启。在国外,立足于作家、文学形象的全版权运营模式已发展成熟,并获得了很大成功,比如J·K·罗琳授权公司、迪士尼授权公司、蓝精灵授权公司等。“中心”将对曹文轩各类版权的分销进行全面和专业的管理,显示版权整合的拓展和服务优势。首先,它将较好地促进更丰富、更高品质的图书形式的出现,使曹文轩品牌更加精品化、优质化;其次,它将拓宽图书产品与其他文化表现形式的对接路径,作家创造的故事、形象不仅仅以纸质图书的形式出现,还将以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游戏等丰富多样的形态,提供各类优质文化产品;第三,它将拓展图书产品、文学品牌与其他商业形式的对接,比如“中心”将探讨童装、文具类形象授权,主题公园授权的可能性;第四,“中心”将为曹文轩品牌的国际化助力,实现中国作家与世界出版的深度交流,向世界推荐曹文轩。

  游戏 延伸

  《极速猎人》 网游牵手儿童文学

  《极速猎人》系列图书由现代出版社在此次订货会上推出,显示了网络游戏与儿童文学携手合作的深入。据介绍,该网游是淘米公司继“摩尔庄园”和“赛尔号”两款网游之后推出的跨平台竞速网游。故事背景设定在公元2250年,地球遭遇一颗神秘黑色陨石的撞击,分裂成为七块大陆。陨石同时带来了危险的外星生物黑兽,它们以各种方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特殊“飞艇”,用于对抗黑兽,恢复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从那时开始,人们的生活、战斗、荣耀都以飞艇为中心,展开各种类型的飞艇竞速比赛。

  该游戏在孩子们中间颇有人气,吸引了中国众多出版社的注意,淘米公司最终与现代出版社合作,于2014年推出《极速猎人》系列,包含《狂飙大图鉴》、《极速猎人·漫画版》两类图文阅读品种,《极速猎人·热血成长版》、《极速猎人·魔法冒险版》、《极速猎人·侦探冒险版》、《极速猎人·科学幻想版》四大儿童文学品种,希望引导孩子健康游戏,快乐阅读。此次面市的儿童文学品种由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担任文学总监。

  互动 新招

  《班花朵朵》围绕女生编织产业链

  在图书的多渠道营销、互动方面,意林集团与芭乐传媒在此次订货会上为联手打造的“班花系列”网络剧举办了启动仪式。据介绍,《班花朵朵·我是艺术生》是《意林·小小姐》首部“全媒体立体出版”的校园成长类小说。该作品继承了其一贯的女生文学风格,故事情节健康、励志,笔调轻松幽默,将中学“艺术生”的校园生活呈现在小读者面前。

  《班花朵朵》系列小说版的创作与“班花网络选秀”同时进行,作品未问世就得到关注,在《班花朵朵》系列第一部《班花朵朵·我是艺术生》问世之际,“班花系列”的网络剧也正式启动。意林传媒集团董事长杜务对此表示:“班花系列”从图书、影视、少儿活动,到今后的品牌周边衍生品,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旨在给中小学女生提供全方位、阳光美好的文化生活。”

  晨报记者 刘婷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