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扬州老音像店:29年坚持做“城市声音记录者”

2014年01月21日 13:41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渡江路上的老音像店。薛舒文 摄

  阅读提示

  一家10多平米的老店,满满的几个柜子上放满了戏曲碟片,木质的老地板,踏上去仄仄发响。这家老店,已经坚守了29年的时间。近日,渡江路上的这家音像店,引发了不少市民对于声音时代的怀旧。在整个音像行业不景气的今天,这家老店,至今仍然默默经营,做着“城市声音的记录者”。

  市民关注老音像店

  29年坚持做“城市声音记录者”

  门朝东,木头的门,四五扇依次排开,白色略微斑驳的墙面,木质的老地板,踏上去仄仄发响,十几平米的狭小空间,满满地放着各类碟片。“扬剧、淮剧、锡剧、越剧、沪剧、京剧、昆剧、评剧……扬州清曲老电影,已到货”,门口的一块白色的简陋木板上,红色的墨水笔字迹显得格外清晰——这就是渡江路上的一家老音像店。近日,这家老式音像店对于碟片的长期坚守,引发了不少市民对于声音时代的怀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这家老音像店,门口的老式收音机里,传来阵阵熟悉的扬剧声。老藤椅上,店员陈师傅正在闭目养神,远远看去,颇有老扬州的格调。“想要什么戏剧碟片,这边都有,南北剧种全部汇聚。”陈师傅笑着招呼着。店内,整齐地排列着好几个货架,货架上摆满了各类碟片,根据剧种不同,还仔细进行分类。“范仲华娶亲,孔雀东南飞,珍珠港,赵三娘……”扬剧戏曲的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这些音像碟片。在另一个货架上,老电影、经典歌曲等碟片,也均有销售。“戏曲碟片5元一片,老电影10元。”陈师傅介绍道,“我对戏曲这块特别了解,你只要说出想听谁的,我就能找出来给你。”

  这家很小的门面,看起来明显已经有了年头,店内的各种陈列,也早已陈旧。“这个店已经开了29年了,正式经营音像,从1997年开始。”陈师傅介绍,“就是我们一家人开的,一方面给老顾客、回头客提供提供片子,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爱好。”陈师傅朴实地说道,“老门面,也方便周边的老顾客认识,每天早上8点半开门,晚上8点打烊,生活也挺充实。”

  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调查资料显示,从近七八年开始,传统音像店特别是连锁租赁性质的音像店纷纷倒闭,音像店由8万家迅速下降至1万余家。“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还听音像制品,没想到在扬州还有这样的老音像店,实在是太难得!”“这种带有时代印记的音像店,我们也希望能多去看看。”对于扬州老城区的这家老音像店,不少市民纷纷感叹,“坚守城市声音的记录者,很有意义。”

  只要还有一个人听碟

  就会继续将店铺经营下去

  “我是老朋友介绍的,来找一张扬剧碟片。”快到中午时,一位60多岁的老师傅来到店里,对陈师傅说道。几分钟后,这位老人满意地拿着一盘扬剧碟片离开。“顾客群体基本都是50-60岁的,或者年纪更大的,也有30多岁的年轻人过来买扬剧碟片,周边的老顾客比较多,年轻点的顾客,就是自己学剧或者戏曲爱好者。”陈师傅介绍。

  “在这边买碟很多年了,在家里DVD机子上放,几块钱一片,不贵,再反复看,晚年生活这样,还要怎么满足呢?”80多岁的邵老太爷身体还非常硬朗,他就住在附近,经常来这里买一些戏曲碟片回家看看。“扬剧卖得最好,老电影比较难卖了,但是总的来说,现在一整天都很少有生意,跟以前没法比较。”陈师傅摇摇头,“现在网络发达了,听碟听戏曲的也少了,过来买的肯定更少。”对此,陈师傅满是无奈,“以前和现在的对比太大了,看着心里难受。好在我们城市的传统戏剧还有不少人喜爱。”

  听着熟悉的扬剧,喝上一壶茶,坐在老藤椅上看着马路对面人来人往,陈师傅说,开着主营戏曲的音像店,他每天都很满足于如此典型的老扬州生活。“我们的碟片就从老的扬子江音像店去低价批发。”陈师傅介绍,“不过现在音像行业都被迫转行了,扬州私营的老店更加少,我们也在勉强维持。因为自己本身热爱戏曲,实在不愿看到传统戏曲碟片退出市场。”陈师傅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听碟,他们都会继续将店铺经营下去。

  听碟这种老式消遣方式

  很符合扬州慢生活品位

  “渡江路上有一家专卖戏曲CD的小铺子,如今听戏曲的年轻人怕是不多,多拍一些这样的照片吧,给这个城市留些记忆。”80后的小杭拍下了陈师傅家的这家老音像店,深情地写下了这段话。而这张照片发布于网上后,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关注与追忆。

  “我们已经和淘碟时代说了再见,并非以后不淘碟,只是受众越来越少,年轻人早已不再听戏曲碟片,不知道这样的传统文化还能走多远?”“直到2009年,我还会去音像店里淘一些当下流行歌曲,戏曲是很少听,但是扬剧和南方剧,细细品味还是很有味道。”“这几年扬州的音像店消失得太快,偶尔去外面出差还能带几十张回来,但都成了收藏品,看的不多。”“遗憾作为扬州本地人,连传统的戏曲碟片都没有淘过几张。”“父辈们退休在家,会用这样老式的方式作为消遣,很符合扬州慢生活的城市品位。”……

  “城市中有一种人,使命就是专为音像店而奉上热情。”一位戏曲发烧友说道,“然而,这份珍贵的热情杯水车薪,完全不足以挽留城市音像店渐行渐远的身影。”

  此类老音像店的坚守

  城市会更有味道和温度

  “这些年来我一直觉得网络越发达,我们就越困难。2008年前后是这个行业变化最明显的时候,音像出版单位的职工纷纷下岗,原来扬州最大的扬子江音像,现在经营的场地也已经非常小。”昨天,一位有着10年音像经营经历的人也如此感叹。

  “前有狼,后有虎,自身孱弱,外援匮乏。”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音像出版单位目前的处境。“其实好在有着本土文化浓郁的扬剧戏曲为支撑,还有不少忠实戏友们会用传统的方式,作为爱好来坚持,并且也有这样的老音像店的坚守,让城市充满着声音的记忆。”有业内人士坦言,希望能有更多此类老音像店的坚守,“不论是扬剧还是其他地方戏,这都是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表现手法的结合,而对城市而言,越来越多的‘城市声音记录者’存在,整个城市将会更有味道和温度。”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