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影院不能仅靠团购、降价提高人气

2014年01月21日 15: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重庆1月21日电(张佳雯)“电影产业机会来临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至。”21日,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重庆UME国际影城总经理刘希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影院不能仅靠团购、降价的“权宜之计”提高人气,而应用规则制约“怪像”,通过完善服务吸引市民观影。

  近年来,业外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中国电影的拍片数猛,但投资人从电影上攫取的利润有限。刘希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部电影票房1亿元并非由影院独得,其中一半要支付给制片方,“一家年票房达1000万、有8个厅的现代化影院,且开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多半是赔钱的。”

  “说(电影)票价贵,其实经营者自己都弄不清楚到底怎么才能不赔钱。”据刘希朗透露,在重庆,制片公司按照电影票价不能低于25-30元进行结算,一张电影票中还要包含影院的维护成本。电影票到底该卖多少钱,恐怕只有市场才知道答案。

  一组重庆市电影业情况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重庆现有经常性营业影院104家,银幕658块,83577个座位,657个数字厅。2013年新增影院19家,银幕154块,座位19229个,观影人次同比增长25.43%。

  刘希朗指出,重庆观影人数和影院建设、银幕数、影院单店数并不匹配,上座率不到15%。而重庆平均5万人拥有一块荧幕,其密度不可小觑,“上座率较低的原因,就好比影院以30%的速度递增,但观影人数只以5%递增,上座率自然会受影响。”

  “在服务项目不能减少的前提下,票价如何权衡,要和消费者理性讨论,这才是正确的路子。”刘希朗表示,市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影院要发展,不能一味靠降价提高人气,“合理的价格体系之外,应将服务最大化,如大剧幕,影院的光线、温度,类似电影书吧的模式推广等,不断完善电影配套服务,让更多观众主动走进影院。”

  尽管投资电影产业有着风险高、盈利难的尴尬,规模迅速扩张的电影市场依然吸引着各路资本前赴后继。

  “与北美等电影市场相比,中国电影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市场的开放也带来了巨大潜力。”刘希朗认为,蓬勃发展中的中国影院市场亟需出台行业规范,用规则制约“怪像”。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