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怀瑾的商业智慧》:南怀瑾的情怀和智慧

2014年01月26日 15:00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周瑞金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南怀瑾老师数十年来,一直主张道是天下的公道,最好要把道理学问讲得深入浅出,最好连没有文化的人都能听懂。他的著述就身体力行,大多深入浅出,洋溢着“道不远人”的亲和力与说服力,没有酸涩死板的学究气,而且旁征博引,兼涉古今中外,浸透着极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智慧灵光。因而,广泛被士农工学商各界各阶层、从十几岁到九十几岁各年龄段读者所喜爱。他讲学传道几十年,受教者受益者无数,其中不乏国内外工商界的精英,如《南怀瑾的商业智慧》书中写到的上海斯米克集团董事长李慈雄,被誉为现代管理学大师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洁等。南师润物细无声的人性教化,滋润了人们的心田,不同程度地启发了、感动了、改变了人们的内心,令人无限的感佩和思念。南师辞世后,彼得·圣吉特地从美国赶到太湖大学堂,发愿要把南师的学问和著述进一步传到西方去,传到世界去。他说,中国文化对西方乃至全世界是很有帮助的,尤其这个时代和未来,世界充满了危机,非常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宝贵的思想与经验。就拿管理学来说,如果只是寄托于规则和利益管理,而不是以各自的内心关照和修养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

  纵观南怀瑾老师一生的业绩修为,可以用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概括:“手无分文,富可敌国;身无片职,权倾天下”。他的商业实践和对工商界人士的关注与护持,他毕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众生,推进文明,其实质都是为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的写照,是中国古今文人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高度智慧的体现。他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做生意开公司取的名字就叫“义利行”,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他尊姜子牙为中国商人的祖师爷,推崇管子的经邦济世哲学,都是根植于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展现。他曾说:“一个人一生里做的事情,对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谋利于大家,这个才叫事业,如大禹治水。其他的上到皇帝,下至乞丐,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他看来,现在很多人将工商业做得好,发了大财,或者官做得很大,那都不是事业,只是职业。只有对社会大众、国家民族做了贡献,才是事业的精神所在。因此,他的一生从不为钱财所捆绑,一旦需要投资实业谋福利于大众时,他振臂一呼,就有众多响应者参与并提供资金,堪比富可敌国。

  南师毕生是个文化人,没有任何官职。然而,他在台湾办传统文化讲习特别班,底下坐的全是台湾当局军政要员,将星闪耀。有一副联语记述当时盛况:“白屋让王侯,座上千杯多名士;黄金如粪土,席前百辈数英雄。” 1966年,内地发动“文革”,南师受邀在台湾海陆空三军基地巡回演讲中国传统文化。在台中空军基地演讲期间,蒋介石先生曾亲莅幕后聆听,那次演讲,南师特别强调亡国尚可复国,若民族文化亡掉,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老蒋先生深为所动,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几个月后正式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了大批学者参与其中(包括钱穆先生等等),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不少工作。当时老蒋先生曾邀请南师主其事,被婉辞。南师一直说,在两党间,他只买票不入场。后来,九十年代初,内地王震将军、邓力群先生等牵头的中国国史委员会,曾邀请南师任副主任委员,也被他谢绝了。然而,他虽不授任两岸任何职务,但他的学问和事功在两岸影响朝野,两岸有三位总理与他通信,南师圆寂当天晚上就收到温家宝总理给予高度评价的唁电。“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这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先生,当年在台湾赠送给南师的话。弘扬文化,教化人性,无坚不摧,无处不往,时空难限制,权力难阻挡,这不正是“身无片职,权倾天下”吗?

  作者:林宏伟

  定价:36.0元

  出版时间:2014年2月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内容简介:《南怀瑾的商业智慧》一书作者林宏伟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温州同乡,先后在温州乐清市政府、温州市交通局、新华社浙江分社、中华工商时报和国务院参事室等单位工作。该书以南怀瑾先生20世纪60年代倡导建设金温铁路为案例,结合他面向商界的精彩演讲,推荐的图书和人物介绍,以及海内外商界精英的南怀瑾情结,全面详尽地讲述南怀瑾的另一种智慧,非同一般的东方商业智慧。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