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古迹的焚毁就是文明的焚毁

2014年01月28日 15:51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云南香格里拉那场大火的沉痛记忆还没有远去,拥有300多年历史的贵州镇远县报京侗寨又遭遇火灾,烧毁房屋100余栋,造成侗寨核心区超半数住户受灾。

  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村落,在一把大火之后成为灰烬,那些断壁残垣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伤痛,也是对我们今人的警醒。历史古迹被毁,不是能统计的财产损失,而是无法估量的文明消失。可是,我们对有形价值的在乎程度,更甚于无形的价值。香格里拉大火之后,很多人感叹失去了一个绝美的旅游胜地,而不是痛心古老而神秘的文明在我们手中毁损了。即使以现代技术再建一个古城并不难,也无法恢复历史本身和由此带来的沉淀,必须从珍视历史的层面来痛定思痛、引以为戒。

  对待历史文化、民俗古迹的态度,不应该是建立在现实利益的取舍上,而应该回归到对文化、对历史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上。一把无名的大火,一个拆迁的掘土机,一个名人的招牌,就能一夜之间把一个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古迹毁灭。在现实利益与文化保护的博弈中,文物保护、古迹保护往往被拿来做退让。在对历史古迹的开发上,一些管理者更看重古迹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以至于很多自然、历史、人文景区常年超负荷接待游客,甚至形成了开发越早、消亡越快的现象。这其实是对旅游资源的透支,是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挥霍。《人民日报》日前发文称,云南一个村庄13年消失了20多个明清院落。冯骥才曾表示说,我国城市风格和个性已荡然无存,能否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现在还是未知数。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要失去它们了。

  对于古村落而言,消防上的脆弱直接显示了保护的脆弱。一些古迹的周围很多是与之格格不入的高楼大厦;在对古迹和文物的保护上,还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在经济发展需求面前,保护的防线容易被攻破……如果我们不在保护的行动中拿出应有的作为,即使没有一场大火,这些珍贵的文明也可能在悄无声息中与我们说再见。湖北日报讯 艾丹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