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喜剧的忧伤":上乘幽默 温和讽刺 笑料恰到好处

2014年01月28日 16:52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当背景、身份、性格迥异的两人因某个事件而不得不相遇,一来二去的拉锯战,有撞不完的笑料、抖不完的包袱,结尾由开始的鸡同鸭讲逆转成最终的惺惺相惜,这样的故事在诸多的影视剧、舞台剧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而且屡获成功,《喜剧的忧伤》也是这样的故事骨架,这也暗合了俄罗斯文艺家普洛普总结的诸多故事形态中的“敌手-爱人”类型。剥离故事的内容不谈,只看骨架,这部戏让我们更加确信,尊重原型故事,故事线简明清晰的戏比较容易做出好戏,不是在此倡导所有的一线创作者都死磕文艺理论、剧作理论等等,也不意味着所有的好戏都要严格地遵守古典 “三一律”,但如果哪位创作者还未熟悉艺术规律就总想着突破程式,“一口吃个胖子”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剧作家麦基有句话说得好:大师也总是先精于形式,而后才能突破成规。

  《喜剧的忧伤》好在它不动声色的“上乘幽默”,不刻意搞笑,不哗众取宠,观众的笑声源于戏的自然推进。先说说这部戏的大背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确实存在电影戏剧审查委员会,且存在条分缕析的检查法,背景设置的高明不在于明晰的时代感,而是它的背景泛化了每朝每代煞有介事的“审查官们”,这种温和的讽刺于是具有了普适性。陈道明饰演的审查官,创作者并没有把他脸谱化成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很立体的人,有官僚气息,同时又有点儿生活情趣:看过莎士比亚又不承认、声称讨厌喜剧却偷偷去看戏。死板严厉,又有点儿人情味儿:说话刻意拿着腔调,独自一人时会偷听爵士乐、摆个Pose等等。正是因为在人物塑造上留了这么多与表面性格形成反差的缝隙,这戏才能出这么多笑点,事件的逆转——“坚决以打击喜剧为目的的审查官却给予喜剧高度的肯定”才让观众觉得水到渠成。何冰饰演的编剧,十足的小人物底蕴,审查官的刁难反而成了激发创作的动力,难题总能被他巧妙地一一化解。这个人物的魅力在于,他能“带着镣铐跳舞”。延伸到现实之中,其实每一位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总要面临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得“带着镣铐跳舞”,作品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也不必总拿审查说事儿,在严苛的《海斯法典》适用的时代,好莱坞也一样拍出了那么多上乘之作。

  整部戏故事圆熟、表演到位、笑料恰到好处,笑过之后还能有所思,其实无论是权力的掌握者,还是身不由己的小人物,两者在艺术层面上、人性层面上完全可以达成一致,正如这部戏有点儿理想主义色彩的结尾一样。《喜剧的忧伤》移植得很成功,本土化之后完全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且还保留了原作“温和讽刺”的底色,虽然是舞台剧,我还是看出了点儿电影《寅次郎故事》系列中的味道,那种无伤大雅的淡淡嘲弄,那种小人物生存哲学蕴含的巨大潜能。

  (作者文机,系自由剧评人)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