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漂”成网络文学标签 开始走“治愈系”路线

2014年02月11日 10:17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汪峰唱的《北京 北京》一直让人印象深刻,歌词里有一个人的悲喜,也写出了一群人充满坎坷与期待、失落与希望的存在感。

  北漂,百度里的意思是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生活但却没有北京户口的人群,他们或已经有职业,或正在寻找发展机遇,这些人多是年轻人,或从年轻时代开始“漂”在北京。

  文学梦,也是一部分北漂青年所追逐的,更有一部分作家愿意以北漂生活作为题材观察大时代中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十几年来,跟“北漂”生活有关的书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视角勾勒这个群体的形象,作品里不乏刺骨、不乏感动、不乏温暖,也不乏属于青春的乐与怒。

  北漂概念扩大 从文艺圈到白领

  作家刘心武早在2001年就在他的《北漂女》中介绍过北漂这个概念,在他看来,“京漂一族”,属于“外来人口”的范畴,又绝对不能与“打工仔”、“外来妹”混为一谈,他们漂在北京并不是为了挣钱谋生,而是为了圆一个绮丽的梦。刘心武用一个“梦”字一语道破北漂内心世界的不同,在他的认识里,这些人“大多数是想跻身演艺圈,还有的想成为画家、作家、摄影家……总之,他们是因为热爱文艺才离开家乡,带着一笔钱,跑到北京来,自己租房,四处活动,漂在各种文艺场所,混迹于摄制组、录音棚、电视台、展览会、首映式、发布会…… ”刘心武曾在小说里写道:“有人粗略统计过,到2001年初,大约有一万人。”

  在21世纪刚刚启幕的一段时间里,北漂的概念多集中在从事文艺行业的人群当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的外延也在经历变化,一些来到北京打拼的都市白领也逐渐对这个词有了归属感,这个人群也就越来越大。

  人民文学出版社图书编辑文珍告诉记者:“如今北漂的外延确实在扩大,文艺界的北漂可以被看成经典的北漂,而大多数北漂是在北京求学之后选择继续留在北京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成为都市白领,这个人群在逐渐成为北漂的主体。”

  在近些年出版的关于北漂的书里,开始更多地以“写都市白领的奋斗史”为主题,如《一个人上北京1:北京欢迎你?》已不仅仅在关注文艺青年的生活状态,更有如今挺火的《十七个远方》把都市“草根生活”的生活状态写得淋漓尽致,不少网友评价这样的书:“真实,像自己的生活。”

  小说依旧是主流 讨论就业和住房

  在描写北漂生活的书目当中,小说依旧占据了半壁江山,涉及的题材也十分广泛,关于北漂群体的情感题材、青春题材都十分常见。2013年最火的“北漂书”《我们游向北京》就是以青春小说的形式出现,描写了一群北漂年轻人在毕业后的奋斗故事和生活遭遇,在网络上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而之前的《北京诱惑·情魅北漂》等书主要写北漂群体的情感故事,这样的故事也吸引了不少有同样漂泊经历的读者。

  《北漂青年——我在北京这些年》的作者钟华表示:“这部小说里有自己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写北漂这个群体。周围很多人的经历给了我灵感。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励志类小说,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本社会类的小说。”北漂书不仅仅嫁接“青春”和“情感”,一些书也从社会热点话题入手,用小说的手法布局更有时代特性的内容,比如职场生活和就业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段时间里,十分流行。比如小说《蚁居》就讲述两个80后毕业生在北京“供房”的故事,成为北漂版本的《蜗居》,把都市年轻人的住房和婚恋问题带入小说,增加了看点。

  《我们游向北京》的作者唐缺告诉记者:“我作品中的事情我个人经历得并不多,却是太多周围的人正在经历的,这部作品更是关于这个时代这群年轻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他用贯穿整本书的房子问题作说明,“我的作品就是想要谈这个时代里年轻人都要面对的各种问题。”

  真实经历写励志 内心独白受关注

  除此之外,带有“内心独白”性质,写真实经历的北漂书越来越受到追捧,几年前的著名北漂书《一个人住的7年》就是用文字和摄影的方式讲述了作者7年北漂生活的点滴,设计精美、独特,文艺范儿十足,迎合了不少小资读者的心理,当年十分畅销;《我的北漂日记》的作者叶斌也明确表示:“我的作品是根据我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创作而成的,只是出于尊重和保护,主人公名字都用了化名。”

  近两年,这样有着“真实经历”的作品热度不减,不少出身“草根”的作者也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一夜逆袭”。最近被贾平凹等不少名家关注的北漂“伤痕文学”代表《十七个远方》的作者远子用近乎冷峻的笔法描写了毕业后漂在北京的生活,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在豆瓣儿上发帖的作品集,几乎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生活细节。

  远子告诉记者:“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除了需要在创作上加以修饰的,基本都是我的生活。一开始只是想在豆瓣儿上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原来北漂的生活这么不容易。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转载和支持。”看来,共享的网络平台也在造就北漂书的成功,让能写出真实故事的作者被发现。

  “北漂”也成网文标签 治愈系漫画走俏

  利用网络平台写作的不仅有这些分享真实经历的作者,一些写手也利用北漂的“帽子”开始撰写“网文”,用都市言情、职场斗争甚至是奇幻主题套进北漂青年的故事中。一位网络文学编辑告诉记者:“如今很多网络文学的读者是漂在大都市的年轻人,这样的文字更能吸引他们。”于是,不少这样贴上北漂标签的网文书开始在网络上流行,甚至开始出版。她同时认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北漂生活让更多的都市青年有同感。”

  在文学体裁上,文字不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很多北漂书开始走“治愈系”或“励志类”路线,漫画绘本书也越来越多,并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媳妇儿,一起去卖煎饼果子吧》去年热销,最开始是在天涯社区、人人网以及猫扑上为人所知,被称为百万网友热捧的漫画神帖,作者魏雪明一直从事美术行业,他向记者讲述自己行业的艰辛:“做艺术行业很不容易,不少朋友生活条件都不好。”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在外界看来比较成功的漫画从业者,因为面临着行业竞争和盗版的压力,生活往往不如别人看到的那般光鲜。

  魏雪明曾一度离开北京,后来又二次来北京开公司,获得成功之后把自己的经历画成漫画,他告诉记者:“2012年我在北京买了房子,觉得到了一个可以总结的时候了,也想把自己的奋斗史讲述给别人,所以就用一个卖煎饼果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作者的个人奋斗经历,鼓舞了不少读者。

  文珍表示:“关于北漂的绘本书近两年确实在走向成熟,也表明竞争越发激烈,市场的成熟对提高书的质量也有很大帮助。”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及轻松清新的风格,让北漂书在关注现实和反思的同时,也为更多年轻人传递着温暖。

  本版撰文 回振岩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