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3国内原创长篇小说4798部 《繁花》一枝独秀

2014年02月24日 08:5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岁末各项文学评奖中,本地作家金宇澄的《繁花》以风卷残云之势几乎囊括所有荣誉,被人戏称《繁花》“很忙”。2012年《收获》长篇小说秋冬卷上发表的《繁花》实际上已经跨过两个秋冬。2013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书号中心登记的原创长篇小说达4798部,为何《繁花》独秀?记者 施晨露

  长篇年产量高,《繁花》最夺人眼目

  过去的一年被业内称为 “长篇小说大年”。一方面近5000部的年产量约是本世纪初的10倍,另一方面,国内几乎所有一线小说家都在这一年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50后、60后一线小说家交“集体作业”,70后小说家在去年也有多部颇具分量的作品问世,如徐则臣的《耶路撒冷》、田耳的《天体悬浮》、乔叶的《认罪书》等。

  对此,文学评论家、《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评价,从前年到去年,长篇小说的创作来说无疑是丰收的。《繁花》在这其中夺人眼球,因其一方面在写作方法上与传统话本小说有沿革关系;另一方面,它的现代意识与传统紧密结合,揭示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一代人精神层面的失落,小说独特的语言唤醒了地域文化。

  文学批评与读者需求有距离

  创作数量多、有分量的作品不少,为何读者却有《繁花》独秀的“错觉”?程永新认为,一些作品的价值可能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被读者更好地接受。“比如韩少功的《日夜书》,文学批评对其复杂性的阐释还远远不够;比如苏童的《黄雀记》,仍旧写的是小街,但精神层面的转移与变化,很多评论者还没有认识到。”在程永新看来,与长篇小说的丰收相对应,文学批评显得相当孱弱。“文学批评正变得越来越学院化,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越做越小。充斥媒体的或是指鹿为马式的评论,或是应付文章,对读者构不成影响。实际上,读者对于真正既有思想高度又有艺术敏感洞察、‘走在前头’引领式的评论,需求是非常紧迫的。”

  展望今年,程永新认为,长篇小说创作的强势还会延续,这与出版和市场有一定关系,“碎片时代照理说中短篇应该‘吃香’,但中国市场上就是长篇卖得动。在作者内心,也更倾向于长的才能奠定文学地位。”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