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唯一在世南京大屠杀"救助者":难民所外有惨叫声

2014年02月26日 14:46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11月1日,徐淑珍老人(右二)与儿子薛平南(右一)、三女儿薛英华(左一)、外甥陈声德(左二)合影。(资料片)

  “我妈现在95岁了,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在床上的时间比下地的时间还长,没事就躺床上睡觉,记忆力也是越来越差,看着照片都认不出我二姨。”2月25日,南京大屠杀见证者徐淑珍的儿子薛平南告诉记者。

  但是这位住在省城民族大街铁路宿舍一栋低矮小楼里的暮年老人却不简单,她曾亲历南京沦陷,还在拯救过20多万中国难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手下工作过,救助过不少难民。

  “1937年12月18日,我的外婆带着我18岁的妈妈、20岁的二姨徐淑德、两个十四五岁的舅舅,跑到了约翰·拉贝设立的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的收容所,当时收容所已经满员。”薛平南说,但当时看门的大爷看着裹着小脚的母亲拉着四个孩子着实可怜,便给了条活路,放他们5人进入收容所。

  薛平南至今还记得母亲对那一天的描述,“母亲说,那天正值寒冬,全家人一夜都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难民所外枪声不断,还能听到很多惨叫声……”

  进入收容所的第二天,收容所贴出告示招义工,我二姨妈以前在小诊所当过护士,所以应聘上了,当时提了一个要求,姊妹两个一起做义工,因为母亲曾上过高小,所以也被录用。姊妹两个便一起在收容所护理伤员、洗绷带、换药,现在还有保留下来的照片。

  在受访人提供的一张1938年5月4日拍摄的“南京难民区国际救济委员会委员暨金中收容所所长率全体职员摄影纪念”大照片上,记者看到了当时风华正茂的徐淑珍,以及其二姐徐淑德。

  “因为难民营中有不少受伤的国军,日方给予德国压力,十个月后,德方将约翰·拉贝调回,收容所解散,我母亲当义工的生涯也宣告结束。”薛平南说,不过当时大屠杀已经结束,从收容所出来后,母亲在南京汪伪政权的防疫站内当实习生,上世纪40年代初,结婚后跟着父亲去了无锡农村,1953年随父亲到济南一直生活至今。

  去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亲自到济南看望徐淑珍老人,据南京方面介绍,徐淑珍老人也是目前已知唯一在世的难民区“救助者”。“而且朱成山回到南京后,出具了一份证明性质的文件,说我母亲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与救助者’。”薛平南说。(见习记者 李师胜 实习生 范巧巧 韩少勋)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