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物局局长:过去3年馆藏文物修复资金超8亿元

2014年02月26日 17: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两年半,而尺幅较大的丝织品修复就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是文物修复的规定动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这番话,道出了目前我国腐蚀文物维修遇到的瓶颈之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修复工艺复杂,周期长”三大瓶颈让大量文物处于不可抗拒的损害中。

  据励小捷介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腐蚀文物的抢救维修。“十一五”期间投入6亿元,改善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十二五”投入力度加大,过去3年,馆藏文物修复资金安排达8.17亿元。

  各地博物馆、专业机构也在进行着多方面的研究,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带病延年”。

  目前,故宫博物院内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已开工建设,建成以后,文物科技保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精密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

  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方案中,规划有大型文物藏品科技保护设施,将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平台,特别是数量众多、体量较大的文物藏品,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系统的保护修缮。

  故宫博物院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和北院区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平台的建设,可以共同构成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国家基地,届时,故宫博物院亟待修复保护的大量珍贵文物将得到更好的尊重与保护,呈现出完整、健康的状态。

  2011年,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被列为国家文物局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提升打造的科技保护实验室之一,并拨付专款予以支持。通过一年的能力提升建设,初步建立起以纸质文物保护研究为重点,兼顾其他材质文物保护修复的实验室7个,各类文物专用修复室5个。

  目前,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已初具规模,拥有三层15间较为独立的工作室,有着现代化的化学实验室、分析检测室、精密分析仪器室等,这将为文物的保护和科学研究提供强大支撑。

  通过人才引进、专业培训学习等,文保中心现已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1人,文物修复的门类涵盖书画、石刻、陶瓷器、漆木器和金属器五大类。

  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的逐步积累,是大量“带病”珍贵文物的福音,期望更多的文物能益寿延年。(记者岳瑞芳、童方)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