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冯骥才:中国传统节日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

2014年03月04日 13: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3月2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这一天,很多人走进理发店“剃龙头”或“剃喜头”,然而理发店前排队等候的人群中,却少有人知道“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也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就此表示,现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太过强调其商业功能。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认识并传承建设我们的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商场‘血拼’、来就有奖、买就赠送,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看效益。”冯骥才委员慨叹,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我不赞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冯骥才委员表示。

  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中华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的势头。一些自创节日也在进入人们的生活,如每年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许多人对于过洋节乐此不疲,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已算是有心人,对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根本一概不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大概有80余个。除“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七夕”、“重阳”、“寒食”、“寒衣”、“上巳”等传统节日及其民俗文化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同时,令人遗憾和担忧的是,目前传统节日越来越突出“吃”,其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传统正在慢慢流失,元宵节如此,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春节,也是如此。“传统美食,只是节日的一种物质承载形式,并不是过节的全部。”冯骥才委员说,从古至今,中秋节、清明节等,除记录时节功能外,还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价值、情感内涵和需求,“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打工,也要赶回家过年,这就是一种情结的外在表现。”

  如何传承与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冯骥才委员提出,中华民族得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得益于几千年岁月积淀而形成的中国固有文化,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与此同时,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丰富并创新庆祝活动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冯骥才委员同时强调,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记者赵莹莹)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