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笋岗老围"又名"元勋旧址" 曾为名贤何真旧居

2014年03月07日 15:00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在闹市楼群中寻找几百年前的老围屋,颇费了一些工夫,七拐八转地进入罗湖区车水马龙的笋岗物流区里,如今“笋岗老围”被“围”在铁道和货仓间,如果说有什么地标可参考,即是彩虹桥,它静卧在大桥西桥头下边。这个“老围”还有一个名字叫“元勋旧址”,恰是有了“元勋”荫护,它才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改造中被以“保护单位”的名义而保留下来。

  1

  何氏祖屋

  老围前留有一个小广场,使整座围屋建筑看上去,还算壮观,但谈不上雄伟,南面的大门外墙是用红粉石砌成,十分抢眼,门额石匾上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大门口立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是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此前,它还有一个护身符,即1988年7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它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老围就是一个大院子,从正面院墙破败处脱落的方砖看,它仍然保留着明清砖墙的模样。我们绕着围屋三五米高的围墙转了一圈,它的长与宽都是60多米,院子呈方形。据说,四角曾有碉堡,但已塌毁,看不出模样来了。进入院内,见到墙上贴有告示,“未修缮不对外开放,请勿擅进,以免发生意外”。院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巷子看上去,已破破烂烂,难以落脚。据说,这个院里共有140多间房——这是我们在深圳古围屋中,见到的建筑密度最高的一个围屋。

  老围是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在此发迹而建造的,围屋始建于明初,后来一点点扩大,成为何氏祖屋。何真旧居何以冠“开国元勋”这么大个名号呢?在元勋旧址大院里,我们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历史介绍,也没见到何氏祠堂,问及院中的人,也不能详说。

  2

  何真其人

  何真是载入历史的大人物,《明史》中有《何真传》可查。史载:“何真(1321-1388),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何真官做得好好的,为何弃官回家?该条又曰:“元末盗起,(何)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1354),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何)真。逃居泥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简单地说,何真是元朝降明的官员,为明朝开国立过大功,所以有“开国元勋”之誉。

  关于何真降元与开国,深圳民俗专家廖虹雷先生曾有专文介绍,这里摘其一二。

  元末天下大乱、何真曾辞官回乡,他曾聚集身边义兵,歼灭叛军陈仲玉、王仲刚、黄常和王成。何真剿贼有功,又被元朝廷授以广东都元帅,镇守惠州。其时,海寇邵宗愚借义军抗元之力,攻陷广州。何真又率义勇打败抗元的邵宗愚,收复广州,再次被元廷擢升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元廷提拔为右丞、资德大夫,进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阶资善大夫,分省治广州,成了显赫的岭南一代霸主。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元朝灭亡,朱元璋改国号大明,改元洪武。1368年二月,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由海道直取广州。有个叫陈符瑞的人劝何真效法赵佗割据岭南,但何真却选择了降元,这样可以免除岭南父老生灵涂炭。结果,明军不费一枪一弹,收获岭南,平定两广。何真降附有功,奉诏入朝。朱元璋当面赞扬:“天下纷争,豪杰有三:上者,易乱为治;次者,保民达变;若负固偷安,流毒生民,斯不足论矣。”

  1376年何真由地方大员“致仕”(退休),“请以子何贵担任北城兵马指挥一职”。1381年,朱元璋决定武力征服云南,想起何真,命何氏父子配合傅友德等骁将,指挥从两广抽调出来的将士,担任开路先锋和后勤保障重任。平定云南后,何真迁任山西右布政使。1383年,何真与何贵再次接旨回广东“收集土豪10623人还朝”,何氏父子不辱使命,朱元璋龙心大悦,即封何贵为明威将军、镇南卫指挥佥事;何真的侄儿何润、何弼、何敬等亦“升拜官军校数十人。”1386年,何真再奉诏入朝,次年调任湖广布政使。1387年,朱元璋敕封年迈病衰的何真为“东莞伯”,封禄1500石,予世铁券,内言及“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推诚之心”,并赐第京师。1388年,何真逝世,享年67岁。葬京师城南八里岗。何真盖棺定论,被誉为“开国元勋”,赠侯爵,谥忠靖。这就是何真写入历史的事迹。

  3

  家族悲剧

  “狡兔死,走狗烹”,何真死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1393年,开国元勋之一的凉国公蓝玉被朱元璋以“恃功横暴”的罪名满门抄斩。袭封“东莞伯”的长子何荣因为曾经是蓝玉的部将,也以莫须有的罪名开斩。消息传来,不愿坐以待毙的何真之弟何迪同年五月聚众造反,震惊朝野,持续了10个月才被镇压下去。何真的8个儿子除何崇祖逃生之外,其余7子皆死于党祸,何氏家族老幼皆丧,东莞伯何真之何公祠也被夷为平地。

  何崇祖一房从此山居岛宿,潜形匿迹,直至朱元璋驾崩西宫,建文帝登基大赦,才敢回家收拾旧一钵一片。

  何真被誉为岭南一代名贤,在他戎马倥偬的一生中,也留下了一些诗句,虽然比不上“横槊赋诗”的曹孟德,也足以证明他不是赳赳一介武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何真第一次奉旨回乡收编东莞地方武装时,路过韶州时,拜谒了唐代名相张九龄的祠堂,并作诗一首《谒张九龄祠》:

  提兵昔过梅关北,奉命今还五岭东。

  古庙尚留朱履迹,旧题差见碧纱笼。

  一天云气千山雨,万壑松声十里风。

  谒罢相祠复回首,蓬莱宫阙五云中。

  4

  一围两庙

  在岭南,人们为纪念何真,乡人集资兴建“东莞伯何公祠”,大堂悬挂“开国元勋”牌匾;康熙年间公祠倾圮。曾孙何云霖大创田宅、祠宇,重建“何公祠”和不断扩建城寨,在寨围的红粉石门楼雕刻“元勋旧址”。但我们在这个元勋旧址里现在却找不到何公祠,也看不到何氏祖祠,见不到三进五进的大院子,只是一排又一排的小房子,看不出一点元勋气派。而今,这个老围倒是有两处香火:一是院内的土地庙,一些老人在此烧香;二是院外的天后宫,也有一些老人在此烧香。两个庙前皆立有纪念重建的石碑,从碑文得知这两个庙皆复建于1999年。但真正的何氏祭祀,不知在什么地方。

  顺便说一句,同是元末明初的祖祠或祖坟,同是一姓老围,蔡屋围的蔡氏祖墓,就没有高官或元勋保护了。据说,前些年还有人在罗湖区蔡屋围原老围的北侧,今大剧院东北角后,见到蔡氏祖墓。但当我们这次海洋文化历史地标考察时,我向蔡屋围老村长打听此墓,得到的却是一声长叹,拆移了。迁到哪了,老村长不愿意谈,其实,从“文物”的意义上讲,迁了移了也就失去了地标的意义了。祖上不是元勋,后世难保祖坟,这真是个“历史的遗憾”。

  蔡氏祖墓是一座元朝传下来的蔡氏祖墓,原是本地蔡氏九世祖、十世祖、十一世祖合葬墓,有612年历史。墓葬坐北向南,地上建筑平面近似葫芦形,用青砖砌筑,结构是前为祭坪,中为三级拜台,后为墓堂,左右各立一座竖耳式土地公婆神龛。加上周围风水园林,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堂后壁正中嵌墓碑,铭刻文字:“未向兼坤地,肖形如仙人常睡。莞邑地师温鹿卿扦穴定针。明十世祖考谷清蔡公、妣刘氏孺人仝墓,元九世祖考基俊蔡公、妣林氏孺人仝墓,明十一世祖考光泽蔡公、妣游氏孺人仝墓。奉祀裔孙三大房人等仝立。光绪丁亥年六月廿六日立碑,永垂不朽。”光绪丁亥年即公元1887年,它最后的身影是清代晚期形制。

  现在,找不到祖坟的人们,在蔡屋围见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不断更替的现代地标:深圳第一高楼。记者 梁二平 杨雨轩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