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3岁于蓝听到赞美难为情 李雪健赞其低调

2014年03月08日 16:0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我特意选了这束花,五朵红掌代表五星红旗,十朵百合祝福您长命百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阿姨激动地把手中的鲜花献给了93岁的表演艺术家于蓝老师。今年是于蓝老师从艺75周年,昨天中国影协特意为她举办纪念活动,闻讯而来的影迷们把金鸡百花影城100多人的放映厅挤得满满当当。

  李雪健:

  前来为于蓝老师祝贺的不只是热情的老影迷,还有不少电影界的老朋友。中国电影家协会新任主席李雪健也特意赶到现场,不过,他说自己并非代表影协而来,只是“作为一个家属代表”。原来,于蓝老师是李雪健的妻子于海丹的姑姑,所以李雪健一上台,就亲切地喊了一声“大姑”。

  “作为一个家属代表,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大家办这个活动。”说着,李雪健给台下的影迷深深鞠了一躬。“大姑这个人在生活中非常低调,但是她对中国电影事业和儿童电影事业却不是低调的,而是奋斗了一生的,她在做人、做艺、做事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个家属代表,我们为这样一位老人感到自豪、骄傲。”

  另一位家属田壮壮导演昨天因为工作没能亲赴现场,不过他也给活动主持人江平导演发来了短信:“问老太太好,问大家好,老太太高兴就行。”

  《开国大典》导演肖桂云特意画了一幅《红梅赞》送给于蓝,她说:“于蓝老师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艺术经典,就如同朵朵红梅花开,激励了一代人,她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影坛的骄傲。”听到这样的评价,于蓝老师赶忙说:“我实在不敢当,难为情极了。”

  虽然已经是93岁高龄,但除了行动略微不便,于蓝老师依然精神矍铄,讲起话来也是铿锵有力。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份自己准备的讲稿:“我今天实在是很不安,因为观众对我创作上的认可,绝不是我个人的努力。我有幸在中国最苦难的时代来到延安,因为党的培养,使我成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后来又有幸在北影厂工作,因为《革命家庭》得到莫斯科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在《烈火中永生》中演江姐又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那个时候我到江姐的家乡,看到她的房子就剩一堆土,我就哭了,所有的苦难都是江姐去承担的,而荣誉都是我享受的。”

  “于蓝就是江姐,她和人物达到了高度统一。”电影学院刘诗兵教授这样评价于蓝。他回忆自己在1965年曾去《烈火中永生》剧组探班,看见于蓝在拍完自己的戏之后,还忙着帮灯光组收灯线、推小车,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后来成了我课堂上讲述演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实例。”

  赵青:代表父亲感谢于蓝阿姨

  “我代表我父亲的在天之灵向于蓝阿姨表示深深的感谢。”表演艺术家赵丹之女赵青昨天也为于蓝老师带来了自己的画作《鹤仙子》:“祝福于蓝阿姨像这幅丹顶鹤一样,永远圣洁、吉祥、幸福、长寿。”

  “我父亲生前不断对我说,他在最后一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了许云峰这个角色,这个机会是于蓝阿姨给他的。”赵青回忆,“当时已经是‘文革’前夕了,他演的《青山恋》其实挺好的,但已经挨批了,心里特别痛苦。这个时候,接到了于蓝阿姨的来信,邀请他参演《烈火中永生》。我父亲感动得不得了,他说这封信‘就像是把我从痛苦的大海中拉上了岸,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支持’。他怀着感激和兴奋接受了邀请,很快就坐船直奔重庆拍摄现场。感谢于蓝阿姨给了我父亲艺术的再生。”

  谈到和赵丹合作的往事,低调的于蓝打开了话匣子:“我是在《鲁迅传》的筹备中与赵丹同志相识的,他是个大明星,我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我非常敬佩他,但是他一点架子没有,非常亲切地帮助我怎么进入许广平这个角色,后来戏没有拍成,但是我们的友谊却建立起来了。”

  于蓝回忆,在筹备《烈火中永生》时,所有角色都确定了,就是许云峰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当时于蓝问水华导演:“汤化达怎么样?”他摇摇头。于蓝又不好意思地问:“田方行不行呢?”导演不说话,于蓝感觉“很尴尬”。这个时候,她忽然想起赵丹,就跟水华讲:“赵丹怎么样?”导演思考了一下,慎重地点了头。“但是他净是演绝对主角,这个不是绝对主角。”于是,于蓝亲自给赵丹写了一封邀请信。“我没有想到,短短的几场戏,让他的形象永远树立在人民心中。”

  江平:她为儿童电影奉献了后半生

  1981年,60岁的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成为首任厂长。儿影厂刚成立时,在北影厂的传达室后边,一排杨树后建了几间平房,形成一条小胡同,被称为“穷街”。最初的设备都是于蓝向厂家赊购的。直到80岁,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但是,直到今天,只要有儿童电影的活动和回忆,于蓝几乎从来不落。

  除了拍儿童片,于蓝还创立了中国儿童电影学会,创建了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为儿童电影的研究和国际交流铺平了道路。现任中国儿童电影学会会长的侯克明说:“她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创造了儿影厂的辉煌,关键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拍儿童电影。”

  儿影厂第六任厂长江平对于蓝老师的敬业深表钦佩:“她常常加班到深更半夜,也没有多拿一分钱津贴,按说她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是她一直把为儿童电影奉献当成她最大的乐趣。”

  他给大家讲述了一段往事:“有一个冰冷的冬天的晚上,于蓝老师自己离开厂里锁门的时候,大铁门关上的那一刹那,她的一截手指头被夹在了里头,天寒地冻,但她居然若无其事地把那截手指扔在了垃圾箱里,回家简单包扎之后,第二天继续来上班,也没有去医院。”听到这里,台下的影迷们都沉默了。江平感慨:“这样的艺术家真的是很少很少,很难想象,93岁依然还在为儿童电影奔波,所以她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此刻,一阵热烈的掌声为于蓝老师响起。 本报记者 李俐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