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文化走出去不只是“镀金”

2014年03月12日 15: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有老师对我说,有人批评你了,扎堆去金色大厅演出,就是你开了一个坏头,我想想也确实开了一个坏头……”在日前的全国政协会议文艺界小组会上,宋祖英委员的一席发言经媒体报道后引人关注。

  作为久负盛名的民歌演唱家,宋祖英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令人赞许。但这样的“自我批评”只是一个引子,宋祖英和其他文艺界委员由此阐发对国内团体和艺人扎推到国外知名场所“镀金”现象的忧虑、对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真正“走出去”的建言献策才是值得思考的重点。

  对扎堆“金色大厅”“镀金”现象,近年来多有报道和评议,笔者在此不做赘述。笔者要说的是,不管它是不是“不设门槛”的商业化演出场所,“金色大厅”乃至悉尼歌剧院等毕竟是国际众多演艺厅堂中享有相当知名度的一部分。若是本着平常心,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签约,到这样的场所把国内的优秀艺术呈献给真正懂得欣赏的国外观众,也是互利共赢、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精神的文化交流活动。宋祖英10多年前首次在“金色大厅”对中国民歌艺术的精彩演绎确实惊艳,一曲《龙船调》引来众多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西方观众人头耸动,齐声用中国话回应“我就来推你嘛”的场面至今令人回味。

  无可争议,宋祖英对中国民歌艺术“走出去”确实做出了贡献。然而,这样的民族声乐标杆式人物的一举一动牵动眼球,也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一些人的脑筋和双腿。国人做事本来就好扎堆儿、一窝蜂,特别是在咱越来越“不差钱”以后,其后的国内五花八门的乐团、人物争相到“金色大厅”“镀金”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镀金”若只是为了纯粹的艺术梦想、符合各方意愿、取得良好效果倒也无可厚非,若是不顾演出质量和风格对不对味儿也硬要“走一遭”,甚至浪费币帑赔本儿赚来的还只是自己人的吆喝,就真不如还是老实在家待着了。

  笔者以为,对国内团体扎堆到国外有限的几个演出场所“镀金”现象的反思,重要的还不是对其表象的一味批评指责,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对国内团体出国参与各种层次和类别的文化艺术交流的引导和服务。在“走出去”的开始,由于缺少信息和引导的“盲动”是可以理解的;要进一步让真正优秀的、“适销对路”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走出去”,就需要加以引导、广开渠道,政府和民间、艺术家和企业等真正形成合力,开展各个层次、各得其所的合规有效的文化交流。国际艺术殿堂天地广阔,赔本儿扎堆“镀金”不是真正的“走出去”,带着强烈的文化自信脚踏实地走向更广更深的艺术空间,向世界展示传播真正优秀的中华文化艺术作品,才能真正收获“金色”。逸人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