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桐乡:守护茅盾故乡的美丽“乡愁”

2014年03月12日 16: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浙江桐乡:守护茅盾故乡的美丽“乡愁”
双庙渚蚕花水会。 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摄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提供 摄

  中新网嘉兴3月12日电 (记者 徐乐静 通讯员 褚红斌 陈亚琴)“桑拓绿阴肥,千树翳夕霏。机声交轧轧,灯火竞辉辉。”这是对浙江嘉兴桐乡绵延数千年“栽桑养蚕织丝”历史的真实写照。

  你知道桐乡,是因为它的蚕桑知名全国?是因为乌镇江南水乡的美景令你神往?还是因为那里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的故乡?

  或许,你此前并不认识或熟识桐乡这个典型的江南城市,但当你了解它丰厚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

  桐乡:非遗遍布

  桐乡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之美誉。“非遗”是江南水乡城市——桐乡的“宝藏”,境内蓝印花布、竹刻、剔墨纱灯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

  桐乡还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蚕”是当地一大特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千百年来,蚕桑习俗已融入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一些由蚕而起、因蚕而庆、为蚕而狂的传统习俗渐行渐丰,保留至今,极具特色。

  “近年来,我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为起点,依托自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独树一帜的蚕乡、水乡文化,在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吴利民说。

  目前,桐乡已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项,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8项,嘉兴市级非遗名录项目43项,桐乡市本级非遗名录项目89项……

  “非遗”的存在是历史的眷顾,保护“非遗”则是每一代桐乡人要传承的使命。于是,桐乡探索出了一套非遗保护的“桐乡模式”。

  展馆:“1+n”

  桐乡的非遗展示场馆种类丰富且各具特色。除市级2200平方米的综合性非遗馆外,所辖乡镇及乌镇景区还设有丰富多彩的专题性非遗馆,形成了“一体多翼”的“1+n”式场馆布局。

  2013年底对外开放的市级综合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市文化中心核心区块内。展览以生动鲜活的“桐乡故事”为主线,

  融“展示、展演、传习”为一体,运用实物、图片、场景再现、音像资料及现代多媒体等多种展陈手段全面展现了其蚕乡、水乡、菊乡的独特魅力。成为了桐乡五千年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积累与见证,成为了凝聚着68万桐乡人民美丽记忆的精神家园。

  “展馆整体分传奇·天虫、传说·乡土、传唱·遗韵、传统·风情、传习·百工、传真·乡音六大版块。”吴利民告诉记者,展馆共分两层,一层中心位置为跨层天井结构,是该馆建筑结构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场景以当地蚕桑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蚕花庙会为核心内容,结合其他水上易于表现和模拟的项目,包括双庙渚蚕花水会、高杆船技、拳船、水乡婚俗等重要非遗项目。

  展馆还在二层展陈空间中复原了一个古朴民俗的水乡茶馆,并将蒸杭白菊、灶头画、剔墨纱灯、年俗等特色非遗项目溶于其中。传习·百工区域内,竹刻、蛋画、核刻、剪纸、麦杆画、历本袋、乌镇竹编等大批传统手工艺项目琳琅满目,与传习坊内的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展演相得益彰。这“一静一动”的展陈方式表现出了非遗的真谛和内涵。

  此外,镇级专题展馆也别具特色,极大地凸显出每个镇独树一帜的非遗资源,如洲泉镇的蚕俗文化馆、石门镇和崇福镇的蓝印花布陈列馆、乌镇镇的剔墨纱灯陈列馆等。

  在国家AAAAA级景区——乌镇景区内多个非遗展馆吸引游客驻足:乌镇有史记载以来最早酱园“叙昌酱园”;全面展示种桑、养蚕、收茧、缫丝、织锦各道工序的“益大丝号”;活态展示“三白酒”制作过程的“三白酒”坊……

  传承:“大中小”+“水陆”

  “传承是非遗保护最重要的工作。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吴利民介绍,近年来,市文化局、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寻求与学校的紧密协作,构建大学、中学、小学多级传承体系。

  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承办浙江省非遗保护大学生辩论赛;开办传承人“非遗课堂”;举办“美丽非遗”大学生征文;开展“大学生走访传承人”活动;实践花鼓戏大学生抢救行动……

  此外,桐乡非遗还尝试走进中小学,设立相关教学课程。如在河山镇中心小学建立“蚕文化”教学传承基地,编纂“蚕文化”教本课程;在乌镇镇民合小学设立“船拳”教学传承课程;在乌镇植材小学设立“竹编”教学与传承课程等。

  在“非遗”传承上,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由传承人带徒授艺,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其一代代传递下去。

  “高杆船技”是桐乡蚕桑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011年,“高杆船技”成功列入国遗名录,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国遗项目,桐乡建立了“高杆船技”水陆两大传承基地。

  “包括陆上训练基地和水上展演基地,邀请该项目传承人屠荣祥、屠松根、屠桂松等带徒授艺。”吴利民如是说。

  首创:“站”+“院”+“志”

  在浙江省各地的“非遗”工作中,桐乡地区的“非遗”工作在多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2013年6月,乌镇镇民合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正式成立,这是浙江省首个村级非遗保护工作站。

  “工作站的职责是负责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吴利民介绍,在这基础上,桐乡还将结合全市的古村落保护规划,陆续成立一批村级非遗保护工作站。

  另外,桐乡的非遗书院也是浙江首创。

  目前,书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已全部完工,藏书征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再过不久,您就可以在桐乡非遗书院里看到来自浙江全省乃至全国自主编撰出版的所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图书。吴利民介绍说。

  同时,全省性非遗保护专业性、公益性读物——《精神家园》编辑部也设在了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吴利民告诉记者,该杂志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非遗保护研究基地、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国际,为浙江全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服务。

  希冀:破困寻解

  目前,桐乡的非遗保护工作还存在一定困境,项目传承遭受市场冲击、地域隔阂难以跨越、传承人青黄不接等问题日益突显。

  对此,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专职专家祝汉明(原桐乡市文化馆馆长)有三点建议,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着与其他类别不同的特点。”要实施科学系统全面的方案来充分保护“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吴利民表示,桐乡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桐乡人仍坚定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